中国教育报(通讯员凌铭盘鑫本报记者阳锡叶)“准备出发,途经二广高速,全程178公里,预计9点48分到达。”寒冬时节,气温骤降,湖南省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又一次踏上了家访路。这样的家访,永州市特教学校多年来从未间断。
近年来,永州市特教学校将家访列为党员教师的必修课,深入开展“有困难找老师”家访活动,因生施访、因材施教,以家访的独特魅力凝聚家校育人合力,锻造一支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新时代特教教师队伍。
永州市特教学校学生遍布全市11个县市区,家庭普遍较为困难,部分学生家在离学校200公里外的偏远山区。为架起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思想情感,互通家校情况,助力学生发展的桥梁,从2019年开始,该校推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班主任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全员家访机制。
“小孙同学幼年丧母,全家生计仅靠父亲在外打工维持,家庭极为困难,资助金是否可以稍微倾斜?”“小刘同学最近成绩退步很快,存在厌学情绪,建议进行心理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该校实行“一生一档”动态管理,并在持续家访中建立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管理机制。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全校每个孩子家里家访一次,近5年我已经家访了300多名学生。”2019年,兰新全开始担任永州市特教学校校长,他一有时间便会去家访,每逢寒暑假、节假日都要组织教师开展“有困难找老师”家访活动。为加强家访工作保障,学校还联系残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筹集帮扶资金,每到一处都有针对性地提供资助、学习和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等帮助。
“特殊教育教师,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师德教育。”永州市特教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吴又学说,“看到孩子家庭的困难,教师内心会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的本质是爱,特殊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折翼的天使”,需要教师做好学生“贴心人”。
2022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到家住宁远县农村的聋哑学生小刘家家访。教师们了解到,小刘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她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又患上重病,家底都被掏空了。同行的3位女教师深感孩子的不容易,表示愿意当她的“代理妈妈”,陪小刘到县城好好逛了一次街,给她买了很多学习和生活用品。回到学校后,几位“代理妈妈”又通过多种途径为小刘争取资助,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这样的育人故事,永州市特教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如数家珍。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湖南省自强模范王晓晶、市教书育人楷模蒋琼艳、市优秀班主任朱凤春等一大批师德典型。
2021年暑假,兰新全带领教师们前往学生小杨家中进行家访,并为其送上大学录取通知书,却得知小杨的父亲因为上大学费用较高,不愿支持小杨去读书。教师们反复介绍学知识和技术对于残障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国家助学政策,帮助其准备好申请所需的各种材料。经过一番劝说,小杨的父亲最终同意支持小杨上大学。
“幸好通知书是家访送达的,要是邮寄过去的话,恐怕会成为小杨一生的遗憾。”兰新全在返程中跟教师们说,“每个残疾孩子的家庭背景都有着各种辛酸和苦楚,我们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让其获得更多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022年以来,永州市特教学校已走访慰问困难学生300余人次,累计路程超3万公里,劝返6名面临失学的学生,发放慰问金和物资金额达10万余元,全市适龄听障学生入学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