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的很多内容与生态环境、绿色低碳有着密切联系。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西台小学把生态文明意识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学生自觉养成的行为准则。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科学教学中
小学科学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和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内容,而这些领域有许多内容与生态文明有直接关系,以这些内容为切入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实例恰当地、适时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会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学校科学教研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生态文明教育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分学段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小学低学段以观察体验为主,通过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材料和动植物,让学生初步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在趣味化的研讨中,形成初步的生态环保意识。中学段以简单的探究分析为主,引导学生探索水、空气、天气的基本性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并在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岩石、土壤的形成与比较中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国家保护耕地的“红线行动”。高学段以实践应用为主,在深入探究生物与环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等环保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生活,开展调查研究和实践行动,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环境与人类生活的重要关系,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习惯。比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相关生态知识及价值观念等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酸雨是如何危害水生生物、如何腐蚀建筑物和名胜古迹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又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科学实验探究中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实验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更为直观、生动。如混合物分离、测定空气成分、探究土壤成分等实验,能使学生体验到保护水、大气、土壤等资源的紧迫性,同时使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的技能。例如:在做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时增加对金属汞泄漏后无害化处理的教学内容,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在做简单电路、电磁铁等电学分组实验中,不能把废旧电池乱扔,防止电池中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实验时学生间注意相互协作,及时切断电源以节约能源,保护好器材;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并放到指定地点;等等。这些实验细节无不体现出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能教育引导学生身体力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比较简单,且多以生活中的材料为主。我们在做科学实验时,应尽量从身边取材,即使没有器材,也可以利用家中的材料或学校现有器材进行优化改装。如在制作简易电磁铁的实验中,我们选取学校废弃的旧网线作为导线,学生从家里带来铁钉和燃气灶用的电池,用订书钉进行检验,实验效果很好。实验后学生把电池、铁钉带回家继续使用。这样的实验材料选用,培养了学生高效利用资源、节能减排等意识。
生态文明教育拓展到科学课外实践中
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校园种植园的农作物种植和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融入一系列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例如,学校组织开展“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让学生们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通过对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的情况和产量等进行对比观察,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借助这些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素材,使学生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单纯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行为、生态公民意识等方面影响有限,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效果,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学校联合上级环保部门组织学生参观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焚烧发电的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垃圾分类方面的更多知识,认识到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强了减少浪费、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开展“回家务农”活动,组织学生和家长节假日回农村老家一起干农活,实地调查水土流失和耕地保护的问题,调查当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程度。将实践活动渗透到环境生态教育之中,不仅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动脑能力,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从而树立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改善恶劣生态环境的信心和决心。(作者赵娟系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西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