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成立于2001年,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近年来,学校响应国家“双减”号召,调整课程设置、拓宽学生发展空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中是基础教育提升的收官期,也是学生跨入大学或进入社会的桥梁期,更是个体心性走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期。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的问题,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认识到实施精准教学才能精准减负,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迈入“低负担、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
定方向,欲乘风破浪
欧阳修有言:“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减负之路任重道远,学校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为每名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全面发展的道路。
首先,学校依托数据分析,精准诊断学情,筑牢减负增效的基石。学校通过深入开展师生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召开调查分析会等方式,深挖造成学生感觉课业负担重的根源,全面掌握学校师生对高中精准减负的看法。这些调查为学校精准减负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确定了结合具体校情、学情及高中各学科课堂教学差异性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方案,从课堂高效提质出发,改进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生态,关注减负提质前提下作业的优化设置。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学校的变革与发展创造了契机。学校依托“七天网”数智化作业数据分析,落实精准教学策略。学校不仅通过“数智作业”实现了精准把脉、及时查漏补缺的教学效果,避免了盲目训练,而且基于大数据精准支持,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基础精挑细选,开发和建设符合校情与学情的校本作业资源库,同时编印了适应新高考的“一题一研”系列丛书,编印适用于高一、高二新教材的“礼乐海岩·美好闽高”校本作业系列丛书,让教材更加适合学生学习。
其次,学校开展精准减负的导师制,制定有效培优补差措施。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如晚自习及周末时间,根据不同学情、不同学段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具体措施有三点:一是三个年段每个学科定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跟踪学生的成绩变化;二是学困生与相应学科教师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三是组织辅导各学科的学困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学习,辅差班的学生是流动式的。针对高三年段,学校还实行优生薄弱科导师挂钩辅导制。针对每名优生较弱的学科,由科任教师任导师挂钩辅导,导师认真负责,有计划、有措施、有培训内容、有专门的培训时间,做好优生学生的“辅差”工作,推进学困生的托底工作,确保挂钩辅导工作卓有成效。
最后,学校认为考试与教学的衔接越紧密、越一致,教师、学生的负担就越轻;教学监测必须真实反映教学结果,监测数据必须能够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考”工作,加强考教衔接,这就是对精准减负的呼应和落实。学校一方面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七天网”数智化作业下习题精准讲评课模式,致力于“教、学、考”一致这一项目的研究,转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精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校以大数据赋能自主学习中校本作业管理,“三精一管”助力高中课业精准减负增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点,避免了重复机械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学校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推进课堂生态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考试数据科学、全面、精准的分析,发现学科短板,发扬学科教学亮点,明确后期努力的目标,大家共享智慧、共商对策,以数据分析找准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口。
下决心,可披荆斩棘
歌德说:“人生之要事在于确立伟大的目标与实现这目标的决心。”学校迈出的第二步便是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以及激发其实现目标的内动力。学校一直相信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一名学生对专业、对职业充满兴趣,学习时就会有奋斗的激情和抗挫的韧劲,最终成长为创新型人才。然而兴趣不是一时兴起的,需要经过系统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专业测评手段综合测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学校选择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并使其精准自我定位。
首先,学校德育处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并聘请校外专家分年段开展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引导高一学生学会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学习目标;高二学生主要面临选科问题,在辅导中帮助其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综合考虑后自主选择学科组合;高三学生的辅导则与志愿填报、选择大学和专业等升学指导相结合。学生学科水平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高中生涯规划和教学体验,使学生清楚自己属于什么样的思维结构,有什么特长,了解自己在哪些学科更有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这就是高中生涯规划服务高中学生科学选科的现实价值所在。
其次,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并从学习中获得更大的乐趣。针对高一学生,学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举办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学科的学法指导主题讲座。高一各集备组长围绕学科特点、初高中差异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说。通过讲座,让学生加深对各学科的认识,明确了不同学科的学习方向,为下一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学校开展导师制活动,每名教师结对3—5名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予以指导,如遇到更加专业的问题,则提交全体导师组建的工作专帮群寻求帮助。这种定制式的“服务”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量身定制学习方案,精准发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同时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学校电视台与广播台,分享各年段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树立标杆、明确目标,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质量,创美好未来
减负的目的是提质,全面发展是当今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学校迈出的第三步便是坚持“五育并举”,进行课堂改革,实现减负增效的科学性。
学校坚决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以此提炼出“礼乐海岩·美好闽高”的办学特色。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美好的世界献给师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文化。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开展了以创建“五美闽高”为核心的校园活动。
一是“明礼之美”——在校园里深入开展爱校有礼、爱乡知礼、爱国崇礼“明礼三爱”活动。“爱校有礼”指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创建文明校园活动;“爱乡知礼”指加强乡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爱国崇礼”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爱乐之美”——学校对“乐”的理解是“培养学生音乐技能,提升学生文艺素养”。三是“健康之美”——在校内开展“身体健康、志趣健康、心理健康”的“三健康”活动。四是“创新之美”——探索新课程新高考改革中学校管理、教育、服务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五是“和谐之美”——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促进党群关系良性发展;加强家校沟通,构建和谐美好的家校关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发展,打造了党群关系和谐、家校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和谐闽高。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减负与提质的主阵地。学校聚焦课堂,以“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课业精准减负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为依托,参与福建师范大学的“读·思·达”等教研课题,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杜绝低效课堂,加强了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群体集体成长。
首先,学校通过示范观摩,以“课”促“研”。通过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将教师置身于真实的、具体的、动态的教学情境中,打破传统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通过课堂观摩促使教师由观摩他人课堂而反观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学校通过推门观课堂,以“督”促“研”。学校积极发挥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主帅”作用,采取随堂进班听课的方式,及时了解教师“原生态”课堂,聚焦教学一线,深入了解师生教学与复习状态。“推门听课”,不仅能体现教师常态下的备课水平、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发现学生感觉课业负担繁重的原因,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指导教学工作,有力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再其次,优化课堂结构,以“教”促“学”。学校优化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良性循环。
最后,集体备课,以“研”促“教”。学校要求各学科各集备组利用每周一次的集备活动时间,认真履行“一备三研”的集体备课制度。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多措并举,靶向发力,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主体”作用,唤醒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在作业“点”上着力,做到减负增效;在课堂“线”上聚力,做到减负提质;在特色“面”上发力,做到减负出新;在家校“圈”上合力,做到减负走心,让学生在新时代的大道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潘元鑑 林宜照 刘子强 吴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