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为笔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浙江省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近年来,以部省共建温台职业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为契机,以天台山“和合文化”为依托,创建“和合德育”品牌,强化学生的“四立四知”——“和合立人,我知我谁;和合立德,我知我为;和合立身,我知我材;和合立心,我知我慧”意识,被评为浙江省中职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
同时,学校作为台州市非遗传承基地校,把非遗传承融入专业,按照“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的目标,推动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温台样板”。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学校紧紧围绕“扎根乡土、服务社会”的非遗传承理念,以非遗项目漆艺、蜡染、剪纸、舞狮的传承为切入口,重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完善“1+X”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考证有效融合。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建机制、搭平台、抓重点,有力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和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聚焦学用互通,全面打造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核心新课程。突出校企共建,线上建设非遗数据库,线下增设图书资料,形成线上线下共建共享的课程资源。同时,开发非遗校本教材,开设非遗选修课程,系统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技能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模块化的非遗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制定非遗技艺传承考评细则,使非遗传承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二、聚焦融合创新新理念,提升非遗传承师资水平
校、企、行共建高素质的“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引入智力资源,把企业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请进来”,成立联合教研组,为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请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实训教学任务,为师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使合作培养的学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定期邀请专家、优秀人才开设讲座,确保“专家引领,专兼结合”。坚持“引培并举”,建立非遗体验师资库,构建一支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实践技能精湛的高水平非遗师资队伍。
三、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学校不断拓宽校企合作渠道,进一步推进学徒制试点,大力推进校企“双元”育人,设立多个国家、省级实训基地与浙江大学高技能培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材,共同实施教学科研。实行“四个一体化”,即:校企培养一体化,集团成员单位通过现代学徒制、冠名班、订单班等形式,融合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实行招生、培养、招工一体化运作;校校贯通一体化,通过课程体系衔接,开展新形势下中高职一体化和中本一体化模式,协同开发,共同提升,让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充分衔接;校企研发一体化,针对技术难题,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校地服务一体化,积极开展校政、校县、校区、校社、校村服务,共同发展。深化产教融合,进行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性改革,探索非遗产品技术传承和推陈出新之路,逐步形成产教融合生态圈办学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四、传承发展传统技艺,提升社会影响力
根据非遗传承项目特点,打造集非遗陈列、展览、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基地,让非遗文化走进中小学、走进社区、走进乡村文化礼堂,促进文化生产力提升,形成基地、学校、社区“三赢”局面,把研学旅行纳入非遗传承计划,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讲座、专题展览等研学活动。校外参与石梁研学基地建设,设立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唐诗之路”非遗研学中心,在张思村、塔后村设立非遗体验中心、在和合小镇设立和合文化创意创客中心。学校发挥专长,开展非遗项目培训,以技术技能服务和研学基地体验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
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通过非遗表演、展示、讲座、制作、体验等方式在景区、社区、学校、乡村文化礼堂进行社会推广。整合传统技艺优势资源,以工艺美术专业为核心,服装设计、电子商务专业为支撑,开展非遗社会培训,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既打造了传统非遗新业态,又为促进消费提质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有效经验。
“和合非遗”助力推进职业教育高端化升级、规模化培育、融合化发展,形成教学“有质有量”、学生“有德有才”、专业“有声有色”的新局面。未来,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继续坚持融传承与创新为一体的专业发展理念,推进非遗“活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契机,打造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下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水平学校,激发“教育共富”新动能,奏响“学在职高”新乐章,跑出“活力温台”职教高地建设“加速度”。
(朱栩萱 张倩 陆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