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中国人民大学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示范担当

  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中国人民大学着力打造立德树人的思政“金课”,带头推进大中小学上好“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基地、实现大学与中学联学机制,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可行路径、深刻领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价值方面,走在了前列。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可行路径

  教与研相结合。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科研创新来回应实践问题、解决现实困境,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带头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使命担当。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育学科、社会学科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科研优势,为高校以教研结合的方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作出了示范。其一,以科研、人才优势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研究提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主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领导机制和统筹推进方案,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其二,通过科研创新为回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际教学问题提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组建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团队,依托“先修研学”课程群和学科营,支撑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建设。其三,通过思政课教师集体学习与集体备课为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以“同备一堂课”的方式,创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通互鉴的机会,率先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金课”体系,重点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体系,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育人合力。

  强教必先强师。建设教育强国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将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协同创新、开放联动的目标,在平台资源方面服务全国思政课教师,为打造高精尖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师队伍贡献力量。其一,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中国人民大学现有的思政课资讯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文献支撑平台、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壁垒,为思政课育人提供资源支持。其二,以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师资暑期研修班等方式助力师资培训。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建立高标准的师资培训体系、全方位的实践育人共建体系等方式,为思政课教师创造实地寻访、理论学习、教学比赛等成长土壤,丰富“讲活道理”的素材,提升“讲深道理”的素质,增强“讲透道理”的技能。

  坚定理论引领。大中小学思政课要统一思想,必须坚定理论引领。这就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阐释,为理论进课堂、进课本、进头脑奠定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凝聚理论宣讲、理论研究、理论学习的合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指明前进的方向。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首都万名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等系列活动,使学习领悟理论成果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主旋律,使知名专家的理论阐释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讲道理的智力支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教材和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离不开“大思政”的加持与赋能。中国人民大学充分开发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通建设,打造优质“大思政”实践课,健全实践教学工作体系,以实践成果反哺教学科研。其一,学校有效统筹、协同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与延安中学联合启动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育人项目,就旨在充分开发学校校史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因中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其二,学校开创了延河讲师团、“千人百村”、“街巷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等系列实践调研活动。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在增强使命担当、提升政治素养、打牢思想基础和启蒙道德情感方面各有所悟,科学有效地提升了大中小各学段思政课的针对性。

  完善平台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全面推进依托于跨领域、跨学段、跨学校、跨地域的平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其一,中国人民大学主动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与科研的合作平台。不仅打造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示范基地,而且积极创建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网络集体备课平台、虚拟在线教学平台等多个技术平台。其二,中国人民大学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课程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完善机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教育内容是随理论和实践创新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这就需要构建创新机制,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举办了“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一体化研修班”,凝聚各校骨干教师的集体智慧,总结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的有益经验和现实问题,切实推动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教育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国人民大学具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传统,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不仅开创了工农速成中学以衔接高等教育,而且将政治理论课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全国思政教师培养的“工作母机”责任和使命。2023年6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以学校党委带头、系统部署,及时发布了贯彻落实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为全面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人大智慧、人大力量和人大经验坚定了方向。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支撑作用。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具有民生意义,更蕴含着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归根结底,教育强国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教育坚定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高度统一。中国人民大学在贯彻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2022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基地正式揭牌,通过教师团队、教育资源、育人平台的共建共享,整体规划、全面推进。11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与延安中学联合启动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落实思政课有机贯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探索了系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担重任的强国先锋的有效路径。一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金课”为中小学开展思政课提供了示范,通过辅助中小学思政课,为教育实现民生意义上的“满意”增添助力;另一方面,中小学思政课与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共建共享,通过助力高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实现民族复兴意义上的“满意”提供支撑。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保证。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赖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系统的衔接与有机协调,形成立德树人全过程、全方位的长效合力。中国人民大学对标对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在理论方面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助力。2021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活动共开展理论讲座11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首讲直播线上浏览量超过85万人次,总线上浏览量近240万人次。2022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邱吉教授承担“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横向科研课题,对纵向贯通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思政课进行深度调研,为各级教育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系统协调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论支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立德树人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发挥高校的理论科研优势,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情,悟透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意,践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之志有机衔接起来,为形成适配性好、渐进性强、实效性高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重要助力。

  (王可心)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