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慢生活”也是乐观的处世哲学

<p style="text-align: center;">&ldquo;慢生活&rdquo;也是乐观的处世哲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孟倩(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1/20230627/1687824869754_1.JPG" width="250"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p>
<p><strong>  新闻回放</strong></p>
<p>  日前,一个以青年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的视频网站发布了观察报告。文中梳理了社区内众多的青年兴趣文化,其中一个兴趣热点趋势很有趣,叫&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即厌倦了快节奏生活后,年轻人开始追求一种&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的生活状态。</p>
<p><strong>  主持人语</strong></p>
<p>  世人眼中理当&ldquo;银鞍白马&rdquo;的青年,开始八段锦、五禽戏、食疗养生,不禁让人担忧这代青年是不是有些暮气沉沉,我们还能期待他们&ldquo;奋烈自有时&rdquo;吗?本期三名高校学子对&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各有解读,读完之后大家也许会和我一样释然:年轻就意味着可塑性和多元性,不要急于给青年下定义,就让他们在丰富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生命的复杂和独特吧!在一个科技变革和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时代,青年能慢下来并以此获得自反性,这是内心自洽的支点,也是成熟的起点。</p>
<p><strong>  青年说</strong></p>
<p>  近日,网络新词&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冲上热搜,戳中了不少青年真实的心理状态。其实,相较于盲目的&ldquo;内卷&rdquo;、消极的&ldquo;躺平&rdquo;,步入&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的状态是一些青年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自嘲与幽默调侃,既是释放压力的出口,也不失为一种乐观的处世态度。</p>
<p>  &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现象体现出青年追求慢生活的平衡状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年群体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与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说,老年群体的传统生活方式象征着一种慢生活状态,而&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则体现出一些青年对慢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忙碌之余,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焦虑。</p>
<p>  &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现象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青年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扩大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覆盖面,青年群体的健康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青年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更重视日常生活的保健。</p>
<p>  &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现象或许意味着不同代际之间的文化融合。以往大众媒介塑造的青年标签是&ldquo;潮流&rdquo;&ldquo;时尚&rdquo;,而当代青年开始接受被定义为&ldquo;老年生活方式&rdquo;的传统保健操、食疗养生、书画修身养性等。无论是抱着自嘲调侃还是积极尝试的目的,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效果,进一步扩大了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些以往被认为属于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逐渐在长辈的影响下被青年群体广泛认同和接受。</p>
<p>  一些青年成为&ldquo;精神老年人&rdquo;未必是坏事,要允许他们通过合适的方式化解负面情绪,舒缓自身压力,但也要正确引导他们,防止精神懈怠,要在理解基础上,关爱其精神的成长,提升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增强他们为时代而奋斗的勇气。</p>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