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面对网页、照片、视频、动画等动态图画形式的复杂信息,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在艺术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学生的视觉思维和传播能力,乘时代的春风,培养高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专业培养目标、学习交流、社会实践、教学媒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视觉素养、认知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力提升了学生对“图”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创作能力。
修订培养目标培育视觉思维
读图比读文字更具挑战性,图片信息更直观,更具有审美情趣,但读图时因学生能力差异,获取的信息量、信息质量存在很大差别。学院持续修订培养目标,锁定各类图像信息沟通与传达这一专业方向,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夯实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适应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的转换。
第一,在艺术审美能力上,学院力争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认识美、评价美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艺术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艺术思维能力,强调艺术素养、对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学院鼓励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用翻转课堂,建立起以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为目的、提高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挑战度的新型教学模式。此外,学院持续深化课程范式改革,回归本分,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为中心,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思政建设为抓手,强化措施,积极推行先进教学范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在创新思维能力上,学院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体系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史、视觉传达史、新媒体界面设计、装饰图案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将古典美术史与现代设计思维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设计策划、视觉设计创意方法、视觉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等专业知识,力争将学生培养为专业知识扎实、设计思路开阔、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在设计表现能力上,学院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坚持“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学生角色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在教学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和使用专业相关设计软件,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表现技能与方法。学院以当地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型人才培养,形成校企结合的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
注重交流学习促进取长补短
视觉艺术在传播中才能产生价值。视觉艺术是从观察中发现,从模仿中创新的视觉新意境。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交流拓展眼界,提高审美,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每一场学术讲座都是艺术大家匠心独运的创意和无畏探索的展示,是多年来知识和素养的沉淀结晶,是教学新征程大门的钥匙。
第一,学院邀请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叶佑天开展以《新主流动漫叙事策略与价值导向》为题的学术讲座,叶教授以自身经历结合多年的艺术创作与实践积累经验,以现有的“红色动画”实践创作为例,强调中国视觉艺术的未来发展机遇,对新时代动漫学术与创作进行探讨,师生受益匪浅。
第二,学院定期开展“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围绕汉字艺术进行讲解,让师生领略传统汉字创意的巧妙构思和优美灵动,通过文字、海报、标志等方面解析当代汉字的创意。本次讲座让师生对于文字与艺术的结合、文字的变形等汉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学院定期举办摄影相关学术讲座,帮助师生学习更多摄影知识。如邀请王今野老师作主题为“奇妙的蓝晒法”的摄影讲座。从蓝晒法的简史开始,向学生展示成品图片,解释蓝晒法的原理,介绍蓝晒法的制作工艺,运用蓝晒法创作的摄影作品手工感极强并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又如,学院特邀中国著名摄影师姜健老师作主题为“生活的记忆”的摄影讲座。讲座向师生诠释了摄影是时间的艺术、记录的艺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作品的意义都不离核心。讲解中,姜老师强调拍照片要讲究构图、构成、对比、光影之间的关系,注重场景里的信息和细节。
第四,学院注重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引导师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如学院邀请中国当代新剪纸创作领军人物之一、洛阳师范学院李滔副教授作剪纸艺术讲座。通过作品赏析,让师生感受民间剪纸背后的内涵意义和文化积淀,鼓励师生学会用艺术作品记录生活,让艺术作品成为当代的艺术,留下未来想象的空间。
开展实践活动增强读图技艺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动画和摄影作品可以运用形象、色彩、光线、空间等视觉语言,准确表达想要阐释的内容和思想,达到构图完美、画面清晰、色彩和谐、形象生动的效果,这种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为此,学院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力。
首先,学院以毕业创作和教师创作为起点,鼓励师生发挥专业特长、坚持艺术追求,定期举办“因为有你”主题动画、摄影专业毕业作品展系列活动,展出作品百余幅,展现毕业生的艺术功底、创作能力、文化底蕴和精神诉求。学院还积极举办如“为商丘设计、展商师技艺”教师作品汇报展,涵盖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摄影四个专业和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展区以包装设计、VI设计、文创产品研发、书籍装帧设计等专业手法进行创作。环境设计专业展区围绕民居民俗、生态旅游规划、家具陈设、社区改造等主题进行设计创造,并采用方案介绍、效果图展示、手工制作沙盘及漫游演示等多种形式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和对自然生态和谐的思考。动画专业展区坚持传承上创新的设计理念,以青春、爱情、亲情为主题,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数字媒体的方式,展示中华历史文化。摄影专业展区通过纪实摄影、商业摄影、人像摄影等影像语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娴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匠心精神。教师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传统与潮流的碰撞,展示了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提升了实践教学成果。
其次,学院注重学识与思想的融合,教育学生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理念,可以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在视觉和心理上凝聚力量。学院举办“注目他乡”——张新根大凉山彝族儿童纪实摄影展,影展展出的作品是作者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采风的优秀成果。作品以彝族儿童日常生活为主题,通过摄影的艺术形式展现彝族儿童的生活状态,呼吁社会关注偏远地区儿童生活状态,传递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爱心。
再其次,学院依托多样化、良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艺术教育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增长创作才能。如学院开展“送文化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赴宁陵县八里曹、孔庄、瞿庄三个村庄投入为期两天的墙绘创作中,向当地村民展示了学院学生风采。又如学院师生前往金色福园小区工地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中的“量房”内容进行实践,教师在审阅草图过程中提出指导意见,学生通过完成测量工作,弥补课堂的局限与短板,巩固知识,夯实技能。此外,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定期开展“室内外风格鉴赏与实践”课程外出调研活动,如师生前往郑州绿博园进行室外风格考察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现场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介绍浙江园、杭州园、宁波园、日本园等地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类型园林的特点、布局关系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室外风格,受益匪浅。
运营教学媒介创设读图环境
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载体,是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学生提升视觉素养的重要媒介。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师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媒介,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实现空间和时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因此,高校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新型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视觉资源库,创设读图软环境,帮助学生提升视觉素养。
一方面,学院在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新媒体教学方法,丰富视觉教学资源,保证视觉教学资源时效性,以学生视角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视觉学习氛围和软环境。如学院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针对数字媒体、AI、设计交互等课程进行单科进修,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此外,学院还举办“如何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业”讲座,讲解当下流行的新媒体运营模式,从多个方面向学生讲述何为新媒体、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引导学生在新媒体平台做出特色、做出创新。学院还通过官方网页、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展出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读图能力。
另一方面,学院依托软件学院“1+X+应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修读“1”——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重点学习“X”——计算机语言课程,如Flash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学院还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创设将计算机与艺术设计高度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如网页设计制作、设计软件应用、新媒体界面设计、电商详情页设计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图形设计、文字设计、综合表现能力和对媒体界面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运用软件的同时,具备很强的技术表现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媒体发展趋势,挖掘潜在市场。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