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扎根中国大地 探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为在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未来果园”,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正调试自动驾驶喷雾机。

图为古生村科技小院师生在云南大理进行水稻成熟期理论测产。本文图片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质量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等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判断、新举措,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色,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对加快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探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跳出教育看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向同行,在人才培养层次、学科专业构成、组织办学形式、资源区域分布、高等教育结构上不断演进,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上不断交织。立足“两个大局”,扎根中国大地,中国高等教育终将实现由大向强、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何谓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理解其应有之义。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方式的全面变革。高质量发展是在过往发展基础上的新超越,是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新发展动力为引擎、以新发展效率为标志的,涉及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治理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动力的全面转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再“以量谋大”,而是“以质求强”,统筹兼顾结构与质量、规模与效率、治理与效能,构建规模、结构、效能相协调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全面升级。高质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但高质量发展是打破“关起门来办学”的模式,从只关注自身建设,转向同时关注自身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以资源定发展”转变为“以需求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高质量发展是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既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保证,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动力变革的路径。高等教育能否牢记使命,承担历史责任,取决于其内部治理的质量和水平,其核心要义是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犹如攀登珠峰。历经70余载风雨,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并且高等教育全面步入普及化阶段,这是第一台阶“大本营”的实现。现阶段,高等教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需要奋勇攀登第二台阶“中国梯”。因此,必须牢牢坚持五个“必由之路”,才能系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一以贯之的根本逻辑,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更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职责。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必须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坚持立足全局办教育、放眼长远办教育,把科技、教育、人才更好地统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关键在于坚持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牢高质量发展意识,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资源优势,着眼全局,着力抓好以下五大任务。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发展大势是从数量型发展转变为质量效率型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对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时代新形势的主动回应,更是关乎高等教育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融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当前,高等教育要在结构、人才培养体系、评价改革等关乎发展质量与结构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将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转向量的增长与发展效率、发展绩效同步提升。

  二是创新发展动力,在核心关键任务上“先行先试”。创新是高等教育由单一的“火车头”模式转变成“动车组”模式的动力来源。高等教育必须从核心关键问题入手,创新激发内生动力,重点推动三个“先行先试”: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上先行先试,夯实基础学科专业人才自主培养根基,打破学科壁垒,以更加科学的设计、更加灵活的机制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人才,拓展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途径;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先行先试,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开展有组织科研;在更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新型国际竞争格局下国际合作交流的新模式,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固教育与人文交流合作的纽带,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三是提升发展效率,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高等教育的不平衡重点体现在外部因素,而不充分则体现在其内部发展的效率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坚持“四个面向”,提升大学自主办学能力。从社会经济效率出发,科学地平衡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疏堵结合,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鼓励高校办出特色,促进高校差异化、多样化发展,发挥大学集群优势。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出发解决不平衡的问题,推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扎根实际、人才培养紧贴产业发展、科学研究支撑区域经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高效发展。从内部发展效能出发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四是优化发展结构,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实现结构再平衡与结构升级的过程。因此,优化结构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需要不断破解政策与机制、短期与中长期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就高校内部而言,优化发展结构是对人才培养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结构的调整。具体来说,要加强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新兴交叉领域、重点民生领域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加大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力培养战略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执行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的担纲领衔者。

  五是提升治理能力,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更好地促进和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必须致力于内部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建立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加强治理结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优化治理机构设置,提高治理效能;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治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公共关系能力;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一套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忧、办师生所盼,发挥全体师生的聪明才智办大学。

  高等教育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高等教育必将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更大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孙其信)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