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幼儿园要不要“竞选班干部”

  问题来了

  前不久,幼儿园大班开展了一次“竞选班干部”活动,有些幼儿热情很高,也有些幼儿不感兴趣,我是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还是尊重幼儿的选择?我认为,最大的难题当数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也就是对课程价值点的筛选。比如,这样的活动该不该开展,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如果开展了,应注意什么?这可能是一个斟酌教师定位和课程价值的过程。希望专家解答我的疑惑。(江苏省泰州市环溪幼儿园冯蓓芝)

  专家观点

  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提升课程价值判断力,需要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教育形式和内容背后的实质是什么

  围绕幼儿园“竞选班干部”的活动,一线教师能够发起上述思考,是有价值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教育者有向教育形式、内容问“为什么”的意识。“竞选班干部”虽不是幼儿园常见做法,但幼儿园班级中设班干部不是新生事物,只是名称有所不同,如“值日生”“小老师”“小帮手”“小组长”等。“竞选”方式在幼儿园也会偶见,如大班毕业汇报演出需要主持人时,有班级为避免家长误会,会选择以公开竞选方式确定。对任何教育内容、方法,无论是创生的,还是成熟的,教育者都应养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是什么”的意识。不加思考地沿用过往教育内容、做法,必然导致教育走向固化和僵化;不加思考地生成教育内容、形式,则可能导致教育方向的偏差。

  其二,教育者逐渐具备在单个活动中反思整体课程的意识。竞选班干部看似是一个活动点,即希望成为班干部的幼儿在群体前表达自己的意愿,时长大概也就半小时。但教师的问题展示,表明教师具备透过单个活动关注整体课程观的意识——在竞选班干部的过程中,是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还是尊重幼儿的选择?这意味着教师已经非常清楚不同幼儿对同一活动的不同观点、经验都要纳入课程审议之中,也表明教师能清醒地意识到任何一个活动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链接着过去。仅从该教育的外在形式看,竞选班干部的现场可能很热闹,但教师能够透过热闹的教育形式,冷静思考背后的教育实质——如果开展这个活动,价值点是什么?教师能关注到,单个活动对幼儿整体发展、长期发展的价值。

  一线教师在真实教育场景中,能够依据幼儿兴趣、环境因素,进行创生、生成课程的意识与能力非常关键。提问者虽未谈及“竞选班干部”活动的背景,但大概率应是诞生于幼小衔接主题下,幼儿在比较小学与幼儿园时,发现小学有班干部,从而引发教师思考,是否要开展相关生成活动。主题行进中,教师适时将幼儿兴趣点纳入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教育支持,是预设主题的重要补充部分。教育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主题展开,教师能够关注课程的生成性是好的教育意识,正是这种生成使预设主题具备了更大的教育张力。但无论预设还是生成,这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形式本身并不决定教育成败,关键在于教育者在选用教育形式、内容前,能透过形式看目标、看幼儿发展,即教师的课程价值判断力。如果一线教师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课程价值判断力,课程就一定能够朝着真正支持幼儿发展的方向迈进。

  生成点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提升课程价值判断力的关键之一,是清楚一个拟生成活动可能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幼儿的兴趣点是开展活动的可能要素,而不是必然要素。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将幼儿兴趣点纳入主题,两者之间并不等同,关键在于依托这个兴趣点,明晰生成的活动可能实现的目标。

  学会回到主题的原点思考。以“竞选班干部”为例,哪些问题是幼儿入学可能面临的挑战?哪些能力可以支持幼儿更好地步入小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等,这些是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时重要且必要的内容和目标。教师通过支持,帮助幼儿更好地具备熟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乐于与新同伴、新老师交往;接受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有序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生活、心理、能力的衔接。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否能通过“竞选班干部”活动很好达成?如果不是,就需要谨慎对待。

  学会回到发展的原点思考。通过“竞选班干部”一定可以达成一些目标,如:熟悉班级服务的内容,乐意为集体承担任务;能够大胆地在集体前表述自己的愿望等。我们需要从幼儿当下发展出发,判断这些目标是否是幼儿当下需要实现的目标,即承担班干部工作、学习参与“竞选班干部”是否是大部分幼儿入学首先面临的挑战?我们还应敏锐察觉,越来越多的小学在入学初不设班干部,而是参照幼儿园,采用轮流值日生的方式。因为这些做法符合大部分幼儿入学的即时需求,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

  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建立在认识、顺应幼儿发展阶段特点、规律基础之上的教育,才真正有意义。当然我们不排除可能有些班级绝大部分幼儿都对班干部有极高热情,且班级幼儿都特别喜爱参与演讲。但这是否是5—6岁幼儿的普遍现象?如果班级幼儿并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将“班干部”这一兴趣点拓展为活动,甚至是小主题活动就有待商榷。关注幼儿兴趣点,是优秀教师的品质之一,但同时应警惕,我们察觉到的幼儿兴趣不一定是幼儿的真兴趣,因为我们可能把幼儿当成我们想象中的幼儿。

  生成点能带给幼儿真正的收获吗

  提升课程价值判断力的关键之二,是在活动前评估幼儿特点、能力与预设课程目标的关系,即达到预定的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基础。

  要从具体的幼儿出发看收获。围绕“竞选班干部”我们可以展开以下判断:有多少幼儿对班干部有深入了解的兴趣?有多少幼儿对担任班干部有兴趣?“竞选班干部”依赖语言表达,只有语言能力强的幼儿才能胜任班干部吗?竞选中成功的幼儿会不会是班级里的“受欢迎儿”?如果是,该活动对其他幼儿能力发展起到什么推动作用?竞选中不获得同伴认可,甚至不参加竞选的幼儿是否是平时班级里的“被忽视型”“被拒绝型”幼儿?如果是,这项活动将为他们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助力?“竞选班干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参与的幼儿可能需要前期准备,如何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因部分成人价值的干扰,使竞选脱离幼儿最初的意愿而导致课程无法实现预定目标?

  要从具体的支持出发看收获。任何教育行为都不是孤立的,幼儿原有经验、教育场内外的人和资源都会影响教育成效。通过分析我们清楚,如果要通过“竞选班干部”实现幼儿更好地为集体服务、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的目标,需要有相应经验和准备:一是所在幼儿园、班级中,幼儿对小学班干部的熟悉程度高。在教研层面,幼儿园教师会经常和小学低段教师联动,甚至幼儿园的值日生岗位设置和小学的班干部设置都会衔接。二是幼儿有丰富的为集体服务的经验积累。班级幼儿从小班开始就有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且大家都能在真实的服务中,认识到为集体服务的责任与快乐。三是班级家长对幼儿参与竞选活动的观念一致。家长都非常认同幼儿期的竞选活动,实质是多了一个幼儿表达自己、了解他人的平台,因此不会干预幼儿竞选。

  通过以上两个维度,对课程价值进行判断,我们不但清楚基于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要不要开展“竞选班干部”活动,而且明晰了在任何主题活动中对生成活动应该如何把握。好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求稳”或“求新”,而是永远以幼儿真实的发展、获得,作为课程发展、行进的依据。(李江美)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