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特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任务。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推进治国理政的文化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集中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深沉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为新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显著精神标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与兴盛,总是以文化的强大和兴盛为支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政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在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漫漫征程中,我们党总是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始终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从内在逻辑上看,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自觉,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高度自觉,是对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的高度自觉。它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思想前提。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传统及其价值的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先进性和生命力的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及其前景的自信。它既是文化自觉的跃迁和升华,又为文化自强提供底气和力量。文化自强是指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的创造力竞争力,日益扩大自身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它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价值目标与发展指向。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蕴含着思想观念的升华、文化逻辑的递进和价值追求的跃迁,体现出我们党在文化层面上所实现的思想飞跃和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则进一步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要求,并郑重阐明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充分彰显了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对文化使命的深刻认识和担当。在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立足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不断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加主动、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从根本上决定着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覆盖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领域各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推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新征程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创新与理论创新。要守正创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统筹两个大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任务相适应,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要求相符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相统一。要坚持“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以此相互成就,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新内容,在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瞻性权威性,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占据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要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理念,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意识形态工作接住地气、提升底气、灌注生气,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切实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
人民大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体力量,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一切文化创造都源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人民大众不仅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文化根脉的赓续和绵延,最终要落实和体现于人民大众的日用常行。精神文化需求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文化权益是人民大众的基本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美好生活的内在组成部分。身处全新历史方位,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加旺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共同富裕,内在包含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向度。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在文化建设上,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创造,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力,把蕴含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文化智慧和文化力量充分挖掘和释放出来。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为落脚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更好地发挥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陶冶情操、涵养境界的作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好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焕发人民精神面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持续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与世隔绝,都需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开放对话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互鉴中博采众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其他文化,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以什么样的姿态位列世界文化之林,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越是自信,就越能以开放的心胸对待外来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越是自强,就越能在世界舞台上让自己的形象树立和闪亮起来。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具有兼容并蓄、开放融通的传统。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形态,是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文明理想在中国大地上有机结合而孕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所结下的丰硕文明成果,我们讲好自己的故事,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充分展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形于中”而“发于外”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必须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立足自身实际,依靠自身力量,突出自身特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另一方面,必须立足于新时代的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把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转化为话语优势,用活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话语新形象,充分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创新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叙事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升国际传播的针对性亲和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呈现可信、可爱、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当代中国形象和中华文明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华章。
(作者庞立生 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