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对游戏、游戏精神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家都赞同幼儿园教师的游戏精神对游戏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些有游戏精神的教师,能够在游戏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把游戏开展得有质量甚至是高质量。那么,从幼儿园的角度,如何来培养教师的游戏精神,更好地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呢?
第一,营造游戏文化。幼儿园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可以从后院玩到屋顶的“大玩具”,这既是针对年幼儿童的,也是针对教师的。主张“玩学”研究的于光远先生说,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是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理应营造自己的游戏文化,形成时时处处游戏的氛围。一所空气里都弥漫着游戏的幼儿园,一定是非常有特色的,这样的特色是切合实际的,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的科学理念是一致的。
第二,开展游戏教研。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研。幼儿园可以做游戏教研,讨论游戏开展中的各种问题、困惑,总结各种经验、教训,观察、解读游戏中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研,让教师在游戏中学会游戏,在有游戏精神的教研中激发教师的游戏精神。
比如,成都市蒲江城北幼儿园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新园,建园之初就以积木游戏为突破口,坚持组织教师“每周一玩”,教师在玩中逐渐感悟到积木游戏的重点、难点,对儿童积木游戏的观察更加充分、解读更加精准、支持更加有效。成都天府新区元音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研究幼小衔接中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将国家文件、专家思想转化为扑克、跳棋、漫画等各种好玩、有趣的方式,受到教师、家长的欢迎……当幼儿园的教研如同儿童的游戏一样,自由自主、积极愉悦、热情投入,游戏精神自然弥散其中。
第三,发现身边的好玩。一个有游戏精神的人,常常善于发现身边的各种好玩。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每位教师尝试发现儿童的好玩、同事的好玩;两位教师一组,观察一名大家觉得“不好玩”的儿童,发现其好玩的方面;教师可以来一次幼儿园里的旅行,尝试将司空见惯的地方变得陌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发现幼儿园的好玩与独特。
发现好玩常常需要我们换个角度想问题。换个角度,可能会使非常平常的事情变得很有意思,将有些消极、负面的事情变得积极、正面。比如,成人常常说“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换个角度,“小孩说话,大人也不要插嘴”。当教师在为迎检做各种准备而辛苦、发牢骚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家里来客人,不也要收拾、整理一下吗?
第四,变得好玩。一个有游戏精神的人,常常能够或善于将不太好玩的活动,变得比较有趣、好玩。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选出幼儿园里最不好玩的地方、材料、活动,将这些“不好玩”变得好玩。比如,怎样能够将大多数幼儿觉得比较枯燥、不喜欢的睡午觉等活动变得更加“儿童友好”一些?成人在排队时,不玩手机,如何将这种消极等待变得有积极作为?把一个不太好玩的活动变得好玩,不一定需要作出很大的调整,只是一个很小的点就可以实现。笔者的一名学生说,她的孩子特别喜欢“六加一叔叔”,原来这位叔叔姓漆,但他要求小朋友不能叫他“漆(七)叔叔”,于是就有了“六加一叔叔”“五加二叔叔”“十减三叔叔”。
第五,不能玩时想办法玩。一个有游戏精神的人,常常能够在不具备游戏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以便能够玩起来。比如,当因为天气等原因不能外出时,怎么能够在室内玩起来?在场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室内空间非常小或不规则等),如何能够玩起来?当材料非常有限甚至没有任何游戏材料的情况下,如何能够玩起来?乐高公司曾经为非洲地区的儿童提供了“六块积木”,他们发现,在只有“六块积木”的情况下,孩子们也可以开展40多种活动。笔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山深处,看到“一村一幼”的辅导员们,在几乎没有游戏材料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儿歌、律动、手指游戏、棋类游戏、民间游戏以及乡土资源,没条件玩也要创造条件玩,很有游戏精神。
第六,正确面对不确定性。游戏总是具有不确定性,任何一位游戏者,都不可能完全预测游戏的发展。一个有游戏精神的人,常常有不服输的执着,但更能正确面对输赢,拿得起放得下。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没有明确计划,甚至带有很大偶然性的活动,或者一些真实的比赛活动,引导教师正确归因。
每一个成人都曾经是儿童,都曾经有过游戏的童年。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是有游戏精神的,只是因为不同的成长经历,游戏精神被不同程度地遮蔽、压制了。幼儿园最应该做的,是发现、唤醒、激发每一位教师的游戏精神。
(作者鄢超云 系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