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义特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出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述,从战略高度部署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中国特色彰显出鲜明的道义特质,具有崇高的道德感和正义性。道义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气质和中华文明的基质,中国人自古以来上至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下至百姓日常生活都有一个伦理向度的考量,无不讲求道义追求和道义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生发于中华文化沃土,生长于中国现实土壤,成功地将道义追求和道义担当的传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气势恢宏的襟怀和格局,以其鲜明的道义特质超越于和优越于其他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情怀观照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实现涵盖人口整体的最具普惠性的现代化是其自觉的道义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真诚实在的科学态度立足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现实国情,以现实情怀观照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没有把巨大的人口规模看成包袱,而是把人口看成生产力构成的核心要素、现代化建设依靠的主体力量和现代化进程的受益主体。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把许多人抛掷于现代化进程之外,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共享的现代化,是超出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最具普惠性的现代化。同时,党和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因其具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绝不可能轻轻松松、热热闹闹地就能实现,从而自觉地把实现整体人口的现代化与务实肯干的奋斗精神联系起来,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历史耐心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途径和推进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情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内在的道义责任。人类现代化发端于西欧的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了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过程。不同现代化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所在,就是要实现“谁的”富裕。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导致社会分裂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大阶级,“一边是世袭的富有,另一边是世袭的贫困”。马克思把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视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共同富裕也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庶矣”“富之”“教之”的思想,即是说当一个国家的人口众多之后,要让他们都富裕起来,再加以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谈到更富更强时曾强调:“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曾强调:“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后,继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义责任,体现了真理性和正义性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人本”价值取向,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宣示极具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怀的道义精神。西方现代化在资本主导下,资本的增殖逻辑辗压了人的价值逻辑,金钱和财富的价值遮蔽了人的生命和文化的价值,普遍存在着物质主义膨胀、人性扭曲、人文精神失落的“现代性之殇”,物质富有与精神贫乏相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严重脱节。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重置人与物的关系,凸显人的主体性和历史主动精神,以形而上之“道”来统领现代化建设,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对人的生命和文化的价值充满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富强的中国,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的统一,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条件,又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科学,尊重生命和文化的价值,塑造人民的精神世界,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遵道德、讲奉献的时代新人,展现自信自强、实干进取的精神风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人民的美好生活是物质充裕和精神充盈的统一,这种深沉的道义精神既尊重和保障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裕,又关切和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基于生命共同体意识和情感生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义情怀。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西方现代化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创伤。中国式现代化在传承中华文化的生态智慧和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走的是生态优先、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华文明历来就有“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共同体意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观念,“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的共情特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野中,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阐明了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共生关系,人应当具有关心和爱护自然、善待自然的道义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所秉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基于生命共同体意识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很好地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人类热爱自然、呵护自然,自然会以丰饶的资源慷慨馈赠人类,人类伤害自然最终则会伤及人类自身。追求经济繁荣,要遵循自然法则,不过度干预自然,维护好大自然的绿色,保护好自然的宁静、美丽、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生命共同体意识和情感关切自然的道义情怀,确保了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谋求世界大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是其道义担当。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命运,但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境遇和遭遇各不相同。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现代化发展的先机,作为现代化的先行者,却具有国强必霸的基因缺陷,其资本的积累和循环伴随着霸凌、霸道与霸权,导致西方崛起与世界和平的悖论。中国式现代化赓续了中华文化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平基因,摒弃两极对立和零和博弈思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各国都获得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空间与机会。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各国共同增长。”中国历来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各国来说不是挑战而是机遇,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正能量。现代化并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想过上好日子,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世界才能繁荣稳定。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天下,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大义、谋大同,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各国共同繁荣、人类进步统一起来。

  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道义特质,内蕴着崇高的道德感和巨大的合理性、正义性,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人间正道。这既使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于和优越于其他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强大的道义支持。

  (作者倪瑞华 黄艺璇 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