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深入推进“大集体、大融合、大赛事”体育教学改革—— “大体育”让每个学生享受阳光运动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公布了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进校抽测小学五年级成绩。数据显示,该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合格率100%的学校比上年提高了20%。截至目前,该区体质监测总人数已达4万余人,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樊城区21所学校及201名教育工作者被区教育局评为“大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大体育”工作优秀个人。樊城区正在开展的“大体育·阳光运动”不仅掀起了体育运动的热潮,也激发了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大集体”人人都是“运动员”
花样篮球操、踢足球、跳长绳……下课铃声响起,襄阳市松鹤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们欢呼雀跃地奔向各自的活动场地。
“以前觉得打篮球是男同学的专属运动,但学习了篮球操之后才知道,篮球竟然这么有趣。”该校五年级学生李子欣说,体育大课间不再只有单一的广播体操,这让同学们每天都很期待下楼锻炼。
“在保障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的同时,通过创新改革,让孩子们都爱上体育。”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光伟说。
为了改变以往单一的体育课程设置,拒绝做做操、跑跑步等“大锅饭”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樊城区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大体育·阳光运动”。樊城区各学校积极开展了操舞类、技能类、体能类、游戏类等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大集体、大融合、大赛事”的全员参与形式,打破“部分学生练,多数学生看”的局面。
发展大体育,开设丰富的体育社团是关键。为了提升体育社团数量和质量,樊城区教育局倡议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体育大课间和体育社团的辅导中来,并以此作为评先评优与绩效考核的依据。截至目前,全区各学校已成立篮球、足球、乒乓球等300余个体育社团,参与学生达到4万余人。如今,体育不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成为一种学生广泛参与的趣味活动。
“大融合”打破校际壁垒
“以前孩子们上体育课就是跑跑步,现在‘走教’教师来了,教学点的体育社团也建起来了。”田山小学是当地一所农村教学点。2022年,根据镇中心学校统一安排,体育教师徐勇每周都会前往田山小学授课。
“孩子们的表情不会骗人,教师走教也让农村教学点的学生们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徐勇说,如今,教学点的篮球队已经具有参加校级比赛的能力。
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和教学点体育专业师资不足等问题,樊城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编制调剂,加大体育教师的招聘力度,另一方面打破校际壁垒,实行乡镇中心小学教师到教学点走教送教制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全年共完成1200余次走教授课,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开足开全体育课。
在确保专业师资力量分布均衡的同时,樊城区教育局以“一生一长”为发展方向,提出了“1+1+X”学校体育片区发展模式,根据学校办学情况,将全区学校科学划分成武术、操类、轮滑、舞龙舞狮、竹竿舞等8个体育特色片区,各学校再单独选择一项三大球项目作为必选项目,同时再自主选择若干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进行系统式发展。
挥棒、击球、跑垒、截杀……樊城区普陀学校棒垒球队五、六年级的队员们,已经能在教练的带领下,做出标准的动作。
“一师一专”是推动“一生一长”的前提。为此,樊城区教育局首次配备了专职体育教研员,并在各片区设置了教研中心校,组织由体育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邀请专业教练培训体育教师。“大体育·阳光运动”开展以来,全区共开展公开课、同课异构、经验交流等各类教研活动120余次,开展专项培训80余场。
“大赛事”引领学生专业发展
“我区投入资金4.62亿元,累计征迁超5万平方米住宅,为城区校‘抠出’2.9万平方米的发展新空间。”齐光伟介绍,运动场地的扩张为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校举办相关体育赛事创造了条件。
“我们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赛事为激励手段,设置了班级赛、年级赛、个人赛、团体赛等活动。”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校长文继明说。
每月一比赛,学校不仅给获奖的学生颁发奖牌和证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区级以上竞赛选拔出更多出色的“好苗子”。通过建立“勤练”和“常赛”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樊城区各学校已经形成集校内比赛、片区联赛、选拔性竞赛于一体的三级体育竞赛制度。
“大体育·阳光运动”启动至今,该区共有21人获国家级比赛奖项,107人获省级比赛奖项,457人获市级比赛奖项,已有1人被选入国家队,8名学生被选入省体队。
“阳光体育运动用‘大’字做引领,就是为了引起全区学校重视,以高标准推进学校体育工作。”齐光伟介绍,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大体育·阳光运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茁壮成长,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