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举行

  新时代 新课标 新表达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举行

  3月20日,新时代、新课标、新表达——“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成都举行。该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提供学术支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承办,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园)协办。

  来自重庆、内蒙古、广东、山东、甘肃、贵州、海南、山西、河南、黑龙江、湖北等全国10余个省份和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教研员、一线教师共500余人线下参会,活动同时向全国教育工作者直播,近5万人线上观看。研讨活动包含主旨报告、专题发言以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课例研讨、专家评课、经验交流和专题讲座,为全国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和英语教师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学术成果与教学实践的深层融合。

  讲好中国故事,是培养文化意识的关键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主旨报告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从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课程育人中的挑战与机遇、英语教材设计原则与方法三个方面对“融通中外文化,促进文明互鉴”的报告主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孙有中看来,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是中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的主要途径。那具体而言,中小学英语课程如何实现立德树人?他认为,重要途径就是文化意识的培养。我们在思考课程育人时要牢牢抓住文化意识的培养,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要讲好中国故事,则要通过用外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和跨文化能力。英语课程包含大量有关对象国文化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模态文本信息输入,这为跨文化比较与反思提供了丰富资源。当教育教学从跨文化视角展开,英语学习便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文化自信、国际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独特旗帜。所以要讲好中国故事,英语课堂大有可为。

  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的故事。孙有中表示,四川旗帜鲜明地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进入中小学英语课堂,并联合外研社推出了《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系列丛书,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和探索。群文阅读把过去学英语只靠一本课本一本书,变成了一本书加若干本书的阅读,进行了拓展。值得一提的是,丛书把传统和当代的中国故事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故事编到一起,用非常优美的语言、绘图表现出来,这对基础英语教学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资源。

  “英语课程育人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我认为是融通中外文化,促进文明互鉴。”孙有中说。融通,是让中国故事传得出去,听得明白,得到认可;互鉴,则不仅要讲故事让对方听得明白,还要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所以讲好中国故事要讲两面,一方面,要把我们的故事融通“讲出去”,不仅把故事搬进教材,还要考虑怎么讲让外国人听得懂、怎么讲更有效,特别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现代的语言“讲出去”;另一方面,要把世界各国多元文化里面优秀的东西搬进英语课堂。最终,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英语阅读,更重要的是发展情感和思想能力

  作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梅德明作了题为“英语阅读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阅读作为走近世界、认识社会、解读人生的方式,是永恒的。他从阅读课标、阅读价值、阅读方法、阅读评价和《悦读中国》五个方面,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英语课程内容、语言技能内容和学习策略,对英语阅读的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解读。

  “‘阅读’在英语义务教育课标中出现了73次。”梅德明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释新课标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他指出,阅读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认识社会、联通世界的广度和深度,英语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识读文章的结构、语法、修辞、文体,更重要的是发展情感、思想能力,实现“培养语言能力的阅读”“培养文化意识的阅读”“培养思维品质的阅读”“培养学习能力的阅读”。

  在课程内容方面,新课标提出阅读应该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主题范畴及其所属的主题群和子主题、话题挂钩。这样的要求,指向的是更加广泛的阅读,要阅读语篇、阅读思想、阅读观点,而且要发展我们自己的思维品质、人文精神及审美情趣。梅德明认为,人在输入型技能发展过程中,更主要的是通过“读”来培养理解力。

  而具体如何进行阅读,如何使阅读成为认知的一种本能和载体呢?结合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义务教育英语学习对应三个时段,明确指出要督促学生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要坚持精读和泛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还要进行展示。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经验与生活挂钩,与情感发展、审美观念、健康的鉴赏情趣联系起来。

  “教材不是我们全部的世界,世界应该成为我们全部的教材。”梅德明认为,读书是跨界、跨学科、跨国的一种原生态的生活品质、人文修养、文明意识和精神追求。阅读的功能,除了获取知识,还有长智、拓域、促思、成长等多重功能,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平和,是一个精彩的自我发现、自我反思的历程。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阅读,梅德明建议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元认知”,由“知”走向“识”。

  此外,梅德明透露,一套凝练中华民族精神共识和文化精髓、学习传播中国文化的英语分级系列读物《悦读中国》即将出版。该丛书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分成三个学段,把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他看来,这套丛书可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文之问、时代之问。值得一提的是,丛书在编辑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在“好”字上下足功夫,通过讲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世界更懂中国故事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廖德斌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在全国率先开展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的研究,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推出了《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系列读物,这是国内首套实践群文阅读理念的原创英语分级读物。与此同时,为了丰富英语分级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双方还共同推动了“中小学生英语分级群文阅读——以四川省为例”的课题研究落地。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21个市(州)200余所学校共194个子课题积极参与分级群文阅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累计25万名学生使用《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系列读物,反响热烈。

  四川省教科院副院长董洪丹作了题为“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四川实践”的专题发言。他重点介绍了四川省教科院和外研社共同研发的《英语分级群文阅读》小学绘本的编写理念与实践。该系列英语绘本大量加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同时,该系列英语绘本采用剪纸、水墨画、版画、壁画、皮影等中国传统美术画风绘制,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他提出,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发挥学科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通过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在课堂中进行爱国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小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英语分级群文阅读》是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语教育有机结合的一次成功原创实践。”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在题为“从Global到Glocal——传播中国文化的实践之路”的专题发言中表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从人类共同的文明和情感认知出发,用更符合当下语境的跨文化表达方式,展示“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促进中外相互理解。而外研社不仅要对《英语分级群文阅读》系列读物这样的优质图书进行版权输出,也要加强数字化运营和推广,丰富传播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传播合力,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把更多更好的内容同步提供给全世界的读者。

  发言中,王芳在致敬“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的同时,还阐释了外研社“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出版使命。据悉,今年是外研社国际版权工作开启40周年,目前外研社已成长为国际化程度高、国际合作项目多的文化教育出版机构,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外研社会持续推进优质图书的版权输出,同时加强数字化运营和推广,把更多更好的内容同步提供给全世界的读者,在“从Global到Glocal”的特色出版道路上为中外文化交流架设桥梁。(李鸿飞 田文山)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