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物博物馆面积近2000平方米,中华鲟、扬子鳄、雪豹等上百件珍稀动物标本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展馆内共计3300多件标本,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133种,并入选了中国十大著名动物博物馆。能够想象这是一所坐落于高中学校内的博物馆吗?它就是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动物博物馆。该动物博物馆始创于1954年,历经从生物教具室、标本室、标本馆,再到动物博物馆,规模渐巨,气象日盛。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依托动物博物馆,聚焦育人方式变革,以环境建设促进学生的具身学习与学科实践,在行动探索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凝练前瞻性、系统化的育人方案。时至今日,动物博物馆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绿色空间。
场馆建设:
传承中日益壮观
对现实生物的观察发现是学生描绘生物、解释现象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没有影像传声、教具模型与网络资源的20世纪50年代,为了让学生直观、具象地理解动物器官和系统的构造,前黄高级中学生物学科教师杨继震将教育热忱倾注于直观教学中,凭借个人的巧手制作与坚持不懈,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学教具和标本室。在他身体力行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到动物标本的搜集和制作中。如学校生物学科教师陈永和,他踏遍周边地区的田间地头、山林湖泊,将寻找到的动物遗体带回,带领师生共同剖制、浸泡与修缮标本。
听闻学校生物学科教师需要相关的动物标本进行教学,校友、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也把搜集到的动物遗体(如黄鼠狼、野猫、刺猬、乌龟、扬子鳄等)送到学校,由教师们将其制成标本。其中,作为镇馆之宝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标本便是几经周折,经由校友帮助运到学校并制作完成的。前黄高级中学1953届校友张国明在多次不懈地与相关部门沟通后,最终获批得到了一只中华鲟遗体并运送至母校,交由当时的生物组教师制作成标本并保存下来。
2002年,学校连同原有的动物标本馆,一并搬迁至常州市武进城区。在此次搬迁中,学校按照进化历程进行布展,并将其完善升级为动物博物馆。馆内将不同标本设置在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中展示,配合声音、光照与水雾,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20年,为更好发挥动物博物馆的科普宣传和馆室研学功能,学校将动物博物馆搬迁至新建成的学生活动中心,采用具身化的环境布局,在增加学生作品展示区、开放式研讨区的同时,对整体空间进行优化设计。一方面以生态景观布局模拟展示,让学生在亲历观察中理解生态系统的实际样态;另一方面,则以动物进化及分类为主线进行分布,让学生在体验推理中感悟生命演变的基本规律。此外,学校动物博物馆协同建设了线上网站与VR研学平台,还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让学生可以互动式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的知识。
场景研学:
沉浸中探究实践
随着无边界学习、沉浸式学习等教育理念的兴起,真实场景的实地研学已然成为中小学课程育人深化的重要方向。前黄高级中学数十年来始终围绕着动物博物馆物化环境,在行动中摸索并逐渐生成整体性的育人方案,建设了包括统整化的课程体系、丰富性的校园活动,以及开放式的家校社共育活动在内的整体性育人方案。系统性、科学化的课程育人方案为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型、促进学生学科实践与综合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基于动物博物馆的场馆建设,统整完善了学校的生物学课程体系。该体系既按照共同基础、素质拓展、志向提升的纵向进阶方式,以高中生物学国家课程为基石,延伸设置了动物进化与分类、趣味动物现象探秘、昆虫学研究等校本课程;又按照生物学科内、科学领域内、跨领域融合的横向统整视角,补充了诸如动物地理学、资源动物学的社会应用等校本课程。在校园活动方面,学校开展了动物博物馆讲解、地方动物历史考据、校园昆虫采集与标本制作等系列活动。此外,学校还进行了一系列家校社共育的研学活动,如开展了家庭宠物饲养记录、小区昆虫检索表编制等活动;而社会研学方面则联络了淹城野生动物园、红梅奶业农场、大学科教城等校外学科基地,展开了诸如动物食品的品质鉴定等研学实践活动。
针对如上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生命规律或抽象概念的学习内容,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即让学生置身真实场景中观察描述、总结归纳与分析推理。如让学生走进动物博物馆,观察不同生物标本,理解生命进化规律;在不同生态系统展区中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生命现象解释或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式探究学习,让他们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循证探究成为常态。如探索不同昆虫受土壤环境影响的数量与形态变化、鱼类消化酶的活性等。此外,对于生活相关的调查类或实验类探索任务,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微课题研究,让他们经历问题表述、任务分解、分工合作、展示成果与评价调适的过程。如利用博物馆标本让学生编制常州市常武地区濒危动物名录及其基本介绍,探究海马多糖最优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效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全身心主动投入其中的同时,通过探究实践提升素养。
场域辐射:
服务中示范引领
丰富的场馆建设、系统的课程体系与多样的学习方式,共同助推了动物博物馆价值功能的深化,促进了前黄高级中学育人方式的变革。总的来说,以动物博物馆为基点进行的场馆建设与场景研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学方式的转变,更在他们整体的学习状态上看见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被动学习少了,主动探究多了;机械、零碎学习少了,实践、综合学习多了;浅层知识识记少了,深层知识建构多了。正因如此,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参观后盛赞:“全国教育系统,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动物标本馆可以与前黄中学的相媲美。”
前黄高级中学之所以具备如此宏大、优良且实效性极高的动物博物馆,不仅是因为几代人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探索实践,更是因为学校充分发挥了动物博物馆的场域辐射功能,并在社会服务中不断升级优化而形成的。学校在创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的过程中,构建了大学、研究院所与中小学校合作共建培养人才的“U—I—S机制”。学校动物博物馆也正是在辐射专家学者的过程中,对接国内大学的动物标本馆、动物研究所,以及各级各类科普馆等机构。在上述机构专家学者的参观、学习与交流中,学校动物博物馆进一步吸纳了各类专家学者的相关意见,进而完成了提档升级。如学校接待的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王林玲等,就为博物馆昆虫展区提供了增加昆虫养殖及利用、昆虫意象与文化活动展板的相关建议。
在服务本校师生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动物博物馆实景研学与科普教育的相关功能。截至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校外累计访问与研学游客达数百万人次,使该馆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博物馆研学基地。动物博物馆在服务地方科普的同时,也会促使其优化升级完善功能。如学校每年承接的常州市中小学生“我们爱科学”夏令营,正是在夏令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采纳学生及家长的相关意见,进一步补充了学生感兴趣的鱼类标本,完善了博物馆内的互动交流区,进而在场域辐射中优化职能,促进了学校具身体验、实践研学育人方式的示范引领。
今天,前黄高级中学的动物博物馆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上,类似动物博物馆的场域建设正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物理课程基地、延陵春秋历史博物馆等场馆不断建成,并被投入使用。以场馆建设、场景研学与场域辐射为一体的育人方案,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科实践与综合学习,更成为了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闪亮名片。
(作者黄惠涛系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长,王美娟系该校生物学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