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小传
崔维友,中学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现任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在中学教学一线工作27年,曾被授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如果把教师这个职业比喻成“马车”的话,基本功应是“马车的底盘”,兴趣热爱、律己做“师范”应是“车之两轮”,有此三者方能构成一驾行稳致远的“马车”。
为挑起责任打好基本功
走出大学校园、踏上中学讲台,变化的不仅仅是身份,更重要的是那份责任和担当。一个执教者的责任贯穿教育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首要的是课堂,而基本功又是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因此我便把强化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放在首位。
我的学习经历和多数同人略有不同,我没有经过高考的洗礼,而是从中等师范教育走进大学的。那时的中等师范教育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我很幸运自己一生中能经历那三年的读书时光,学校全面开设课程,开足课时,真正落实音、体、美主科地位。四年的大学学习,在强化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我的视野,实现了全面发展。
整整七年的师范教育,为我从教打下了坚实的职业基础。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的一所中学,从此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
用好课点燃学生的兴趣与热爱
初任高中历史教师,充满挑战,我既兴奋又有一些忐忑,因为在这之前我并没有经历过高中三年读书学习的锤炼。学校文科有两个班,但在历史学科教学上却只有我一人,可谓孤军奋战。那时的我幸运地遇上兄弟学校的张老师,他多年执教高三,上课挥洒自如,知识体系了然于胸,对问题分析透彻,评价有新意,我心向往之。所以,无论刮风大雪,我都坚持去听张老师的课,他的课点拨了我。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第一次执教高三,学生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此以后,学校便每年都安排我执教高三课,一教就是整整12年。12年中,我一直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于每一个导学案,我的目标是把每节课都上成“原生态的公开课”。虽然年复一年,年年相似,但每年面对的学生不同、时政不同,教学起点和策略就要调整,我依然认为每年都在从事着一项新的工作。
热爱至极便是执着,我对高三历史的课堂教学设计投入精力最多。对此,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要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学生,找出哪些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有困难就重点去化解它,做好难点的处理。二是用大学历史专业思维俯视高中历史教材体系,备课时办公桌上要有几个版本的大学教材做参考。这些大学教材在思想性、知识体系、史料、评价等方面都比较严谨科学,可信度高,值得参考。三是从高考中把握教学方向,把握教学改革。高考方向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精练的“教科书”,要随着对高考方向的研究去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四是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骨干教师的成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我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做法,或者执教公开课请大家指教,通过别人的评价让自己看到平时意识不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学感兴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兴趣。学生的兴趣就是一种内在驱动力,有了兴趣才能热爱历史、学好历史,甚至终身研究历史。如果能够达到让学生说起“历史课”就兴奋,每到上课就有学生在教室门口期待着教师的到来,这样的历史课才能真正浸润师生心灵。这样,既不会有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不会有学生的厌学,班主任工作也会得心应手。正是由于激发起了学生对历史的热爱,有一年我当班主任的一个班被本科录取的30多名学生中近三分之一报考的是历史专业,这便进一步说明了兴趣与热爱的巨大作用。
严于律己争做“师范”
“师范”一词是西汉扬雄首先提出来的,他在《法言·学行》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当你有了让自己做模范的心理后,你会倒逼自己快速发展。而“模范”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言传”与“身教”。
做“言传”的师范。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言传首先是要讲好自己的课,我的课追求的是高思维课堂。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要看这节课学生动脑的深度与密度,深度思考的密度越大,这节课的思维含量就越高,这就是高思维课堂。反之,浅表化的低阶思维活动充斥的课堂就是低思维课堂。我常常拿枣木和梧桐木打比方,两者虽然都是木材,但两者的密度差距很大。枣木好比高思维课堂,梧桐木好比低思维课堂,高思维课堂的教学效果更高效,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获取才能实现最大化。要达到这个效果,我的体会是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善于总结与提炼“大观念”。一个学科、一本书、一节课都可提炼出一些大观念,比如“在社会制度转型前,统治者采取的措施都是挖掘自己的统治基础的政策”,这就是一个横贯中国古代史的大观念,可以从鲁国“初税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清政府“新政”(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等方面举例理解并分析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解决一个大观念就能使学生明白不少道理,有成就感,体验到历史原来如此有趣。这些大观念还能让学生终生不忘,即使他们离开了学校,对此也会有深刻的记忆。这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要达到的素养目标。
二是进行广泛的知识涉猎。琴棋书画,虽不能精通,但也要粗知一二,各学科与历史相关的内容虽不能深入研究,但也要了解其体系框架。这样的学习很有必要,知识面宽是教师言传的前提,是学生佩服你的砝码。
做“身教”的师范。身教重于言传,实际行动的榜样作用更大、更直接。我的做法是首先做有形的身教,让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都要做到。教学相长,学无止境,每一位从教者若能筑牢自己的“底盘”,拥有牢固的“双轮”,定会让自己的“马车”行至目标中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