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广西科技大学 “五育融合” 创新第二课堂美育实践路径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以美育人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以思政教育为底色、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体育教育为依托、以劳动教育为抓手,通过“五育融合”创新地方高校第二课堂美育实践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以思政教育为底色用美育促德育

  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坚持以思政教育为底色,将艺术活动思政化,让思政活动艺术化。一是精心打造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非遗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红色传奇》进校园、五四表彰大会暨红色青春思政课等品牌活动。二是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编创党史学习教育情景党课《心中明灯》音乐歌舞剧,用艺术作品沁润学生心灵,在艺术实践中升华学生思想。三是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开展文艺下乡、乡村美化、古屋修缮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以美好的心灵和深厚的情感担当民族复兴使命。四是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排练艺术精品剧目,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等融入艺术节目,创作表现扶贫实践的话剧《最后一夜》和展现新时代各民族同胞幸福生活的声乐表演唱《裙摆摆》等。学校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艺术表演类甲组一等奖、优秀创作奖。

  以专业教育为基础 用美育提智育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学校坚持立足专业特色,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积极打造“美育+专业教育”形式,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感受人文之美和心灵之美。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专业实践、社会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组建专业性强、服务面广的各类服务实践团队、品牌志愿者服务队,努力构建“一院一品”专业特色服务队,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挖掘、发现专业中的人文之美和科学之美。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VR全景拍摄实践服务队、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艺术涂鸦”墙绘服务队、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房屋测量服务队、医学部的“红翼天使”服务队等。学生充分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家乡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实践中体验美、发现美。学校已累计21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以体育教育为依托 用美育润体育

  学校依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将美的理念融入体育活动,在美育中融入体育精神,在体育中贯穿美育思想。以“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为契机,定期开展“壮族三月三”传统体育项目,如竹竿舞、蚂拐舞、绣球操、背篓接绣球、舞龙舞狮、芦笙踩堂舞等,让青年学子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感受民俗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学校表演的《蚂拐舞》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与自治区体育主管部门共建广西攀岩队,参加历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取得70金、40银、31铜的好成绩,同时为国家攀岩队、中国大学生攀岩队输送优秀运动员5人次,培养国家攀岩运动健将1人、一级运动员6人。积极举办体育文化节,精心打造校园青春舞大赛、紫荆花阳光跑、“民族体育炫”、拓展运动会、飞盘比赛、迷你马拉松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的同时感受力量美、线条美、竞技精神之美和动态美。

  以劳动教育为抓手 用美育促劳育

  学校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劳动价值观沉淀为学生日常行为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开展校内外各类劳动实践活动。主动搭建劳动实践平台,近5年,建立巩固校外长期服务社会劳动实践基地56个,组建校级劳动实践团队124支。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劳动教育”模式,依托学校苗锦文化研究与展示中心,邀请国家非遗传承人来学校传授技艺,通过扎染、非遗剪纸、陶泥工艺品制作、苗族织锦、刺绣等艺术体验,让青年学子感受非遗独特的艺术魅力,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药用植物园实践基地等,举办包粽子大赛、药用植物栽培、手绘T恤等劳动项目,寓劳于美、寓教于乐,将艺术思想和美的情感融入劳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强化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深刻领悟劳动创造美这一核心思想。学校先后获评“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等。(王湘林 杨章成)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