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外人生> 文章详情页

廖红代表—— 让农业科技在泥土生根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冬去春来,万物生长。新春伊始,在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带领她的团队在地里忙碌着,收集土壤样本,为当地的血橙种植设计“营养套餐”。头天晚上,廖红刚下飞机就直奔血橙种植区,一直忙到天黑。

  从武夷山茶到漳州平和蜜柚,再到内江血橙,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是廖红长久以来努力的方向。

  2021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时,廖红便作为科技特派员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其团队推广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创建的‘在茶树间套种大豆和油菜’做法表示肯定,还叮嘱大家‘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这让廖红为之振奋,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2023年,廖红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对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代农业讲求提质增效,要为农作物量身定制营养套餐,同时也要在水土保持、土壤保护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才能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廖红说。

  “依照我的方法,内江血橙的品质至少能比一般的品种提升一倍。而且,你会发现我的果园里沟渠都是清澈透亮的。”廖红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人才培养也是廖红所重点关注的。她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做成更多事情。她的团队就有四五十名研究生。此次前往内江,她原本只带了3名学生,等到了目的地,团队已有了10多人,不少是沿途追随而来的学习者。农业讲究实践出真知,廖红喜欢下地,经常一边忙活着,一边就在地里开讲,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同时,她也乐于向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请教。“他们的一些‘土办法’往往能发挥奇效。”廖红说。

  准备学校春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研究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工作之余,廖红还要梳理基层调研成果,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好准备。她说:“让农业科技在泥土里生根,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赢,这是我思考最多的。我会认真梳理,提出令老百姓切实受益的好建议。”

  【记者手记】

  精耕细作献力量

  朴素的衣着,质朴的语言,有些颠覆以往我对高校学者的形象认知。采访中,从廖红的言语里,我能感觉到她对田间地头的热爱。她说:“在地里才有归属感。”或许正是源于这样的一种热爱,廖红的努力付出得以在田野里绽放力量。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作为科技特派员,廖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心头,在自然环境与农业经济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无论是燕子窠生态茶园还是平和蜜柚果园,廖红和她的团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廖红的引领下,会有更多有志者加入进来,以科技反哺乡村,奏响强农兴农的时代最强音。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