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各地仪式感满满的开学季,成为热点教育话题。给孩子们准备书本、礼物,光鲜亮丽地装点教室,还有派红包、醒狮表演等,不少学校晒出的开学照片让人倍感羡慕的同时,也让不少网友担心:如此仪式感拉满,会不会有点过了?
开学第一天,仪式感满满,原本是很暖心的一件事。迎春启航、迎风飞舞,开学的仪式感唤醒的是每个孩子新学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比如,有的学校师生大手拉小手,一同跨过健康之门、礼仪之门、智慧之门、梦想之门,在浪漫的仪式中开启健康、知礼、智慧、梦想的新学期。精彩与惊喜的背后,是对成长的衷心祝福。
在童话《小王子》里,小王子问什么是仪式。狐狸答:“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再普通的人、再微小的事,有了仪式感,就能获得一份诗意与尊崇,在平凡的生活里平添几许特殊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恰当的开学仪式如同精神的洗礼,闪耀着价值的光与暖。最近微信朋友圈里“开学仪式竞赛”之火,可见一斑。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纵观2023年各地的开学仪式,有玩抽奖盲盒的,有举行开笔礼的,甚至还有萌娃跨过“左脚清华右脚北大”的,难怪有网友忍不住要问一句:现在的开学仪式都这么炫酷吗?舆论场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如果是学校和班主任全心全意安排,很值得期待和点赞。如果诸多仪式的背后是家委会出钱出力,则大可不必。也有人认为,学校不该把开学搞得像开联欢会,对仪式感的追求显得本末倒置。还有人指出,越来越多的仪式感恰恰忽略了孩子的体验与感受。
这些善意的担心,其实指向“开学仪式感”背后的几个真问题:一是开学仪式的分寸与边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脱离了育人的初心,纷乱的形式很可能就沦为形式主义。开学仪式当然应该指向立德树人,如果只是为了博眼球、求出位,搞成脑洞大赛或者创意比拼,就脱离了开学的本意、教育的坐标。有些开学仪式,一看就是花费不菲,不管埋单的是谁,如果不加节制,很容易在舆情传播中刮起攀比之风。另外,开学仪式本来就是让孩子们去感受、去参与的,生本取向是基本原则。有些开学仪式成了大人们的狂欢,孩子反而跟着受累,实在不可取。
二是开学仪式应在规则之内。这个规则,就是教育相关方的权责关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有着各自的职责定位,开学仪式怎么办?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秉持怎样的姿态?这些问题应有较为清晰的原则性答案。具体而言,家长要不要出力掏钱?过度追求开学仪式感的行为要不要纠正?面对这些疑问,相关部门应及早介入、及早引导、及早规范。
当然,对于校方来说,本就不宜过度追求开学仪式感。清清爽爽、简简单单的仪式,未必就不能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百花齐放的开学仪式,起码要立足三个基本点:一是校情与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二是学情与家长特点,不事铺张、减负为先;三是国情与时代特色,继承传统、守正创新。让开学仪式真正成为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活动,我们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好。
(作者邓海建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