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武汉轻工大学 抓实“1+4”体系建设 建强一流师资队伍

  武汉轻工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申博和“双一流”建设为目标,抓实“1+4”体系建设,聚焦聚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2022年,学校3位本土培养的教授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爱思唯尔联合发布的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World'sTop2%Scientists2022),刘玉兰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建芬教授荣获湖北省第四届“楚天园丁奖”,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教师团队获评2022年度“荆楚好老师”。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放稳队伍建设“压舱石”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学校高度重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党委领导,协同发力。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党委教师工作部专司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会,专题会商协调师德师风建设。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学院部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制度健全,督查到位。学校积极致力于师德师风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先后制定《中共武汉轻工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武汉轻工大学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明确师德底线,建立负面清单,健全惩处机制。在教师引进、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全方位多角度细化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性要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一岗双责”,严格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理论铸魂,榜样引领。学校不断健全教职工理论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使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活动,持续宣传新时代师德规范和典型,让师德规范在教师队伍中入脑化行。在教师节等关键节点选树表彰师德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引导全体教师在学习先进、对标先进中争做新时代好教师。

  打造四个人才工作体系

  建好队伍成长“快车道”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引、育、借、稳、转、退’六字方针,系统推进人事管理和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四个工作体系’,为人才成长成才注入强有力的‘政策动能’。”武汉轻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董仕节对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经验进行了概括。

  健全引才制度体系,强化顶层设计集聚人才。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修订出台《武汉轻工大学人才引进办法(暂行)》,优化条件,提高待遇,强化考核,增强政策环境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人才工作推动力。二是建好人才发展“直通车”。对国家、省级人才实行年薪制,对海外博士和特别优秀的新进教师实行低职高聘或先聘后评。三是健全“学校—学院—学科团队”三级联动引才机制,实现精准引才和靶向引才。建立高层次及急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加大“一人一议”综合评议力度,提高人才引进实效,人才引进工作由数量补充向质量优先的良性结构调整迈进。

  打造人才发展体系,坚持引育并举培育人才。一是积极推进人才成长工程,大力实施专家名师引育、优秀博士分类引培、国外访学与学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拓展、教师职业发展能力提升五大计划,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持续深化“高端人才特聘计划”。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借智相结合,加大双聘高层次人才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三是建好人才储备发展体系,实施中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建立后备青年人才库,启动“常青学者计划”,2022年聘任22名校内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为学校“常青学者”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教育教学名师和创新创业名师,实现了国家、湖北省、学校三级人才储备发展体系的有效衔接。

  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用好人才。一是实施全员聘期考核,制定出台《武汉轻工大学专任教师岗位考核办法(试行)》《武汉轻工大学非专任教师岗位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推进教职工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择优聘任,形成“能上能下”的聘用常态。二是健全教师多元评价体系,修订出台《武汉轻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办法》《武汉轻工大学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直通车”申报和“破格”申报评审条件》,克服“五唯”倾向,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和分类评价,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三是畅通高层次人才职称“绿色通道”,修订出台《武汉轻工大学新进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认定与校内岗位聘用办法》,营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

  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突出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一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制定出台《武汉轻工大学“三定”实施方案》,科学设岗,强化岗位意识;充分保障院部自主权,明确院部队伍建设权责目标,调动各院部引进和服务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导向作用,修订出台《武汉轻工大学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积极构建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加大对高质量成果的奖励力度,进一步完善“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年薪制,针对各类特设岗位和人才计划,坚持收入与责任、贡献相匹配,调动高水平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修订出台《武汉轻工大学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和退休后返聘工作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和退休后返聘管理工作。四是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为导向,协同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支持政策和资源配置,保障实验室用房、实验仪器设备等重点领域投入。

  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绘就学校发展“新画卷”

  学校持续完善治理体系与提升治理能力,不断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建设,提高人才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高质量人事管理凝聚人心、汇聚人气、集聚人才,进一步激发了学校改革创新活力,助推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专任教师规模大幅扩大。近三年来,学校年均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0余人。其中2022年引进142人,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及海(境)外高校、拥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人数分别增长50%和38.3%,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二是“专家名师”工程成效显著。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专家名师120余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担任特聘教授,2022年特聘高层次人才数量同比增加48%,入选湖北省有关人才计划数量同比增加12.5%,高层次人才“带团队、育人才”作用凸显。

  三是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51.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60.5%,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44.6%,后备人才发展潜力大。

  四是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提质进位明显。2022年,食品科学与工程获批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畜牧学等5个学科入选2022年软科中国学科排名,信息与计算科学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多点开花”。获批国家科研项目32项、省市各类科研平台6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团队5支;获省部级科技(社科)成果奖9项;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及“卓越期刊”等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获授权专利328件,其中发明专利266件;年度科研总经费到账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两倍以上。

  武汉轻工大学党委书记王立兵表示,学校党委将继续加大力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好“加法”,为全体教师制定成长规划路径,畅通发展通道;进一步做好“减法”,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为教师减负减压,让教师心无旁骛地投身工作;进一步做好“乘法”,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教师赋权增能,发挥人才政策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做好“除法”,不断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保基础、奖实绩、重质量、促公平”的薪酬和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持续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站在新的起点,武汉轻工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发展体系,进一步突出人才引领驱动发展作用,强化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倾力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的进程中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王春生)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