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时代导向 多维融通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纪略

  为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在艺术类专业肩负着为国家文化宣传事业输送人才的需求导向下,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先进教学理念积极贯穿于教学改革中,根据影视艺术行业的发展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增设影视剧编导方向。该方向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个层级上分别设置了“剧本写作基础”“电影剧本创作”“电视剧剧本创作”“剧本创作实习”等课程,按照新文科“多维、跨界、交叉、融通”的精髓要义,将其打造建设成为一套由基础通识、提高素养、跨学科交叉融合转向理论与实践并举、专业能力扎实,再到突出创意、聚焦前沿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逐级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创新教学实践模式。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于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以时代为导向,确立“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目标

  剧本创作是影视艺术作品的基础,是贯彻文艺创作理念的载体,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途径、桥梁。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剧本创作教学团队基于新时代的导向,在三个层级的专业课程中积极贯彻“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目标。在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渗透当代中国审美追求,引导学生在专业创作中选取时代主题、体现家国情怀、塑造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记录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展现蓬勃发展的全社会风貌。通过OBE产出导向的教育方式,在学生的创作成果中,涌现出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扁担剧团》、以乡村振兴为题材的作品《你好,皮山农场》、以中国青年科学家为主人公的作品《伤心者何夕》、以美丽中国为背景的作品《角落里的春天》等。从理论教学到实践产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目标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另一方面增强了青年人的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力争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文艺创作人才。

  立足新文科背景,打造多维融通的创新教学模式

  新文科建设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文科之间的深度融通、文理交叉融合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赋能,以此推动专业课程建设的智能互动升级。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剧本创作教学团队在新文科背景下对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团队积极摸索、勇于尝试,并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跨学科专业知识整合能力,在三个层级的专业课程中寻求教学上的新方法、新模式。在专业基础课“剧本写作基础”教学中,增加文化基础的拓展学习,主要包括:第一,在授课中延伸文史哲艺法、经济、教育等学科领域基础知识,打通与其他多样化基础课程,如“影视摄像”“影视剪辑”等课程的艺术创作联通机制,在剧本写作中强调丰富的人文底色和浓厚的人文精神;第二,通过学习文理交叉的优秀艺术作品启迪学生打开创作思路,利用立体几何学、结构主义、影视艺术融合的前沿剧作法教授学生创作技巧,拓宽跨学科交叉的教学方式,在原理层面使学生理解艺术与科学的互通互促;第三,在课程中增加新媒体剧本创作的教学章节,使学生了解融合先进科技的AI编剧工具Dramatron的创作机制。新文科建设还对专业核心课程提出了强调专业性、厚理论重实践的要求。“电影剧本创作”“电视剧剧本创作”等高品质课程的教学团队拥有较强的创作实力,在教学中不断夯实学生的创作理论基础,开展模块化创作练习,坚持以实践产出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创作风格因材施教,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独立构思能力和专业发展潜力。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更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实践课程“剧本创作实习”中,教学团队秉持原创精神,鼓励学生突出创意、聚焦前沿,加强民族性、特色性的创作产出,进一步采用“以参赛促教学”和“片场化”创作实践的教学方式。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通过打造多维融通的创新教学模式,力争使学生成长为适应行业竞争、引领行业创新、掌控专业发展格局的新型艺术创作人才。(焦资涵)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