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镇子小学校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的过程中,以国家课程为载体,以学科融合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突破,以活动项目为支撑,以评价激励为手段,以分年段实施为路径,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全方位提升办学品质,在优质均衡发展中探索出一条创新强校之路。
“五化”丰富内涵
加快全面发展
温江区镇子小学校的“劳动教育+”与学校“生命·生态·生长”的“三生教育”办学理念具有一致的内核,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师生劳动观念与能力、促进学校强势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推动“劳动教育+”切实落地,温江区镇子小学校在实践中拓展“五化”,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是“五育融合”化。“五育并举”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温江区镇子小学校通过思政课和班会课引领,开展劳动小报、劳动征文、劳动演讲、个人卫生、物品整理等教育活动,以及木艺、编艺、陶艺、花艺、埙艺综合情境体验与实践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施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收集与劳动有关的故事与诗歌、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与劳动有关的数量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劳动技术、在科学课中探索劳动实践、在思政课中学习劳动精神等。
二是实施协作化。在上好国家劳动课程的基础上,学校传承天府文化、弘扬鱼凫精神,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形成校本课程,通过开设“小主人”志愿服务课程、丰富多彩的田园课程、生活技能课程,以及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休闲旅游学院校地联动等形式,提升学生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项目课程化。学校因地制宜,整合各方资源,开设了木艺、编艺、果艺、花艺、茶艺、农艺、画艺及桃李、公益、艾草、金桔十大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劳动中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纯朴情感。
四是活动主题化。学校将时间节点与特色活动完美融合,例如3月“桃花节”、5月“护梨节”、6月“采摘节”、10月“露营节”、12月“竞技节”、元旦“习俗节”,形成独特的“劳动教育+”活动体系。
五是资源教育化。学校将各种劳动形态转化成符合各学段的目标要求,形成了“整合劳动资源+劳动过程程序化+传承劳动文化+指向劳动素养”的结构化操作路径。
融汇多元路径
彰显劳动特色
为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温江区镇子小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在原有的桃园、李园、木艺坊的基础上,新开辟建设了编艺园、艾草园、花卉园、茶艺坊等园区,形成七大劳动教育园区,作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大力推进家庭、社区和高校的资源融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劳动资源与力量,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同时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休闲旅游学院开展校地合作,为劳动教育提供专业指导。
同时,温江区镇子小学校运用“学习进阶学”理论,结合小学6个年级3个劳动学段的目标要求,构建了学生劳动素养发展“四维进阶”体系,即行为进阶(参与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态度进阶(主动劳动、积极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精神进阶(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奋斗精神)、观念进阶(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在此基础上,温江区镇子小学校在指导学生体验劳动教育实践的探索中,按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丰富的实践方式”的倡导,形成了“因地制宜+分段发展”的劳动体验形态。
“劳动教育+”1.0的重点是“动起来”,盘活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教师“动起来”,加强专兼职师资培训,上好每周一节劳动课;学生“动起来”,参加劳动,丰富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2.0的重点是“建起来”,以“丰富体验方式”为抓手,使劳动教育课堂呈现出“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体验活动特色,优化劳动教育课堂,基地建设、项目推进、场所安排与“体验方式”创新优化配套跟进。
“劳动教育+”3.0的重点是“强起来”,将“劳动教育+”作为项目品牌,强化项目品质建设,搭建内外交流平台,内抓“课程建设”“融合教育”,打造学校劳动教育品牌;外展风采,抓“家校协同”,成果交流彰显“立德树人”,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温江区镇子小学校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学科教育”与“学科教育+劳动教育”双轨融合的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办学品位与学生综合素养逐年提高,彰显了“劳动教育+”的教育品牌特色。(文家富 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