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加强管理让校级科研机构良性运转

  据《光明日报》报道,高校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主阵地。过去十年间,高校科技力量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校级科研机构成为高校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近期不少高校纷纷发布清理校级科研机构的通知,引发社会关注。

  整体来看,高校清理的校级科研机构大多是名存实亡的“僵尸机构”。清理这些机构是为了规范对科研机构的管理,让科研机构真正发挥作用。高校的校级科研机构要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在设立新科研机构时不能拍脑袋,以此表示对某一科研领域的重视,而要在科研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做到每个科研机构都能良性运转,取得有创新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

  高校的科研机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场地、有编制、有经费的实体科研机构,其管理与考核被纳入学校整体科研发展规划;另一类是挂有科研机构的牌子,却没有具体办公场地,无人员编制,也无经费支持的非实体科研机构,其主要靠自己去申请横向或纵向经费维持生存。

  成立非实体科研机构曾被认为是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因为此举无须高校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就能成立一个新的科研机构。而且,非实体科研机构的运行也有更灵活的机制,如聘用退休教授、兼职人员,可根据课题、项目的需要临时组建科研团队,包括交叉学科团队。因此,不是非实体科研机构就不好,关键在于非实体科研机构如何运行,是否以新机制高效运行。如华南农业大学在撤销一批不符合要求的非实体科研机构时,明确要新建一批聚焦前沿科学的非实体科研机构。

  审视非实体科研机构的具体运行情况,对高校探索、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有的非实体科研机构之所以成立后沦为“僵尸机构”,是因为成立时只是抓热点、赶时髦,没有想好如何具体运行,先设立一个机构再说。机构由某个校领导挂名,并成立专家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还聘请一批研究员,但成立之后就不再有人管。还有的非实体科研机构主要利用学校品牌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不但没有做高质量的科研,还影响学校声誉。

  对这类科研机构进行清理,势在必行。显然,需要清理的是有名无实的非实体科研机构,而不是非实体科研机构这种科研管理模式;要通过清理不符合要求的科研机构,让非实体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优势,产出成果。

  部分非实体科研机构沦为“僵尸机构”,也折射出当前高校开展跨学科合作科研存在的现实问题。非实体科研机构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科研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做到这一点,需要加强对非实体科研机构的管理,同时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构建良好的科研合作生态。对于跨学科科研合作,尤其要解决评价与利益机制问题。据媒体报道,为促进学科交叉、产学研一体化,国家推出跨学校、研究院、学科、企业的合作项目。为获得项目,高校、研究院、企业携起手来,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申请项目时同心同德、项目立项时同舟共济、获得项目后同床异梦、利益分配时同室操戈、最后同归于尽”的“五同现象”。这一现象在高校非实体科研机构的运行中也是存在的。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文件,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出部署。值得注意的是,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不是取消所有非实体科研机构,而是让所有科研机构都良性运转。加强有组织科研,从根本上说是要落实高校自主权,并建立现代科研院所(机构)制度,调动教授、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并坚持用学术原则与标准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贡献,增强科研人员的学术荣誉感。

  具体到科研创新上,高校的科研创新不能搞噱头,而要聚焦科技前沿,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与现实条件,确定科研目标,形成新的科研工作理念,切实探索建立科研创新机制。高校不能把精力用到争名逐利、争夺资源的游戏之中,而要踏踏实实做好具有开创意义的科研工作。

  (作者熊丙奇 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