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思想观念比较先进,管理体制比较灵活,产业集群比较发达,对职业院校的改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在1999年就进行大胆尝试,从公办股份制一步步改造为国资、民资、管理团队多方参与办学的新体制,在学校层面实现了“大混合”。办学25年来,国有资本的“实力”和民间资本的“活力”优势互补,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誉为“园区之珠,职教之光”。
伴随改革的深入,开发区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也面临着多重挑战,长期形成的“非公即私”的固有观念,阻碍着办学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缺乏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使职业院校和民间投资者无法可依、无规可凭、举步维艰。从公办高职院校来看,混合所有制就是要引进民间投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甚至改变学校的性质,意味着打破大锅饭,砸烂铁饭碗,把学校推向市场,公办院校缺乏内在动力。民间投资人也担心在混合所有制院校里没有发言权,或失去控制权,顾虑重重。
挑战与机遇并存,开发区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仍然有多种可能。一是仿照国企MBO改革思路,对公办院校改制,激发管理团队和教师的办学积极性。二是国资注入民办职业院校,形成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三是公办接管民办,形成公有为主、民有为辅的办学模式。四是民办托管薄弱公办院校,资产性质不变。五是中外合作办学,鼓励高职院校寻求与境外职业院校、教育集团或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引进国际课程体系、资格证书和管理模式,培育一批国际化的高职院校。
当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力支持改革。国家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对举办“混合所有制”的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扶持,以鼓励和促进试点院校健康发展。
(作者单强系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