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编写的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从全球的角度清晰地阐述了未来的教育图景。当我们展望2050年时,教育将面临三个根本问题——当前的哪些工作应继续实施,哪些应摒弃,哪些需创造性地全新打造。教育工作者需要践行这份新的社会契约,在改变未来的同时,修复现有不公正。我从事基础教育实践工作已近30年,阅读此书,引发了我对全球教育的现状和未来教育持续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主张通过变革教育来应对当前世界三大危机,即人类的生存危机、人权危机、地球生态系统危机,阐释了教育对于人类共同未来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本书从教育学、课程、教学、学校和一切生活领域的学习等五方面审视全球教育现状,论证教育创新的方向,并呼吁拓展教育时空、加强科学研究、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以促进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形成。
书中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说明,全球依然有部分人因为各种阻碍而不能接受教育。除了入学机会不平等之外,学业完成率的趋势还显示出我们在教育质量和教育的适切性方面面临挑战。1948年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就明确了受教育权的地位,不同阶段和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21世纪,教育权利和教育均衡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要普及学校教育和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而且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保障并确保每个人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是教育新的社会契约的基本原则之一。举办优质教育,就是要提高教育内容的适切性,建设更加多元化、综合化、跨学科化的融合教育体系。学校和教师无疑是优质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显得越发重要。
书中提出,教育公平必须接纳人类多种形式的知识和表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重视传承——对全球的、地方的、祖传的、具身的、文化的、科学的和心灵的种种知识都给予肯定和接纳。书中还提出,教育可以被视为帮助人类实现彼此和睦、与地球和平共处的核心要素之一,应该使人们能够为自己、为家庭和社区创造长期的社会和经济福祉,这是站在全球团结的高度提出的育人新目标。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未来教育实践中,既要关注对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包容。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既有坚定的国家立场,同时也能够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未来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具体的对策是什么,并不是一本书能够解答的问题。答案蕴藏在千千万万与你我一样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实际行动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呼吁,让我们看到一幅光明和包容的未来世界教育图景,虽然当下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干扰,但其中也蕴含着变革教育的潜力。与其现在就描述出一种确定的未来,不如接受、展望和期待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作者张子路系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