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刊社融媒体评论中心策划的“青年说”栏目,专场呈现了当代大学生评论人的思想成果,涌现了一批洋溢着青春热量和思想锐气的佳作。每年评出的年度十佳作品,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世界的感知都是“网来网去”的。在互联网世界,我们目力所及和力所不及处,涌动形形色色的信息和意见漂浮物,良莠杂陈、泥沙俱在,以至于沉浸日久,会生发深重的倦怠感。这是网络世界的新常态。
与前互联网时代的文字世界相比,在沧海横流的互联网世界,文字的毛孔和斑痕要多很多。对于有文字洁癖的读者来说,如今杂草丛生的网络世界,并不缺少理想的放飞心灵风筝的好去处。潦草的文字对付潦草的心情,粗糙的心境也在承应粗粝的文字。
时评是文字中的快消品。以意见、观点见长,追求先声夺人,凭见识行世。时评强调快言快语,难免会雨过地皮湿,走笔太快,顾不上“精装修”。由于互联网整体拉低了文字的浓度,如今的时评在文字和思想上总体上显得毛孔和皱纹较多。在“读图”和“视听”似乎全面拦截我们进入世界的通道的今天,我们对于文字的执念仍然天长地久,未因文字被杂质和口水重度稀释,而放弃对文字的偏爱。
评论是思想的果实。思想之根、理想之核是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改革的洪流中,在时代的河床里。我们更乐于见到,大学生能以个性化的方式,真诚地表达他们自己心中的情感和思想,展示这个时代青年应有的风采和风骨,而不是随大流、说大话、秀表情包。为此,我们期待,年轻评论人能沉入时代的腹地,从时代地心,导出思想的岩浆和情感的地热。
今天的青年,不论“90后”,还是“00后”,青春正当时。如何在国家大局中安顿“小我”的人生?如何把大爱灌注于青春的事业?这是青年必须解答的考题。青年不仅关乎祖国的现在,更关乎祖国的未来。青年怎么样,祖国就怎么样。青年强,则国家强。仅有“小我”的青春,不是大写的青春。只放得下自己的青春,即便是美好的,也是打折的、局促的、孤芳自赏的。只有与时代匹配的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写在人民事业里的青春,才是不老的青春、顶配的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抒情方式。今天的年轻人,对于祖国的感情,有其独特的表白方式。“大江东去”是一种表白,“浅吟低唱”也是一种表白。今天的年轻人在意个性的舒展,自我的飞翔。他们在共同底色之上,在乎自己的表情,渴望自我的张扬。
“90后”“00后”这一代青年,生于改革时代,成年于新时代,他们遇见新中国高光的时代,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他们对国家和时代的感受是丰富的、暖色调的。我们期待,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他们把自己放进去,寻找“我”与“我的祖国”的最短距离,在一个个色彩斑斓的青春之间,画出最大的共识同心圆。
一时短暂的、冲动的好奇不是评论员的状态,评论员应该要对世间百态和时事热点保持长久的热情,对问题保持敏感,对变化持以好奇。对于年轻人来说,不需要他们的思想和表达过于老成。我们应该珍视那些细小的敏锐和尖利,容忍其无伤大雅的不成熟。从“青年说”所展示的青春状态和思想敏感,还有文字上的清新锐利,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评论员的风采。但同时,我们还期待更厚重的思想力量,写作也需要更多的时间予以提升。
(作者张涛甫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