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让农村孩子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让农村孩子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一中校长 燕立国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一中校长 燕立国

  县域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期盼。作为一位在县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校长,这一年我也一直在思考,县中振兴路在何方?

  桃源一中位于较为偏僻的湘西北农业大县,早些年,学校的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优秀师资至今每年仍有流失。在激烈的生源和师资争夺战中,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县域高中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让人民满意,教育同行满意,教育主管部门满意,各级党委、政府满意。这也证明了,县中是可以振兴的,县中振兴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是桃源农村出来的孩子,让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样的信念贯穿了我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在这里,我有五句话想与县中校长共勉。

  第一,科学施教是核心。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服务于人的终身成长。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我在学校力推“生本课堂”,在我看来,课堂要激发师生的生命本能,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动手、表达、归纳总结。我们还全面实施“情感教育”,提出“小班级、大国家”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些年,学校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知恩图报、反哺社会的典型。

  第二,均衡发展是基础。在桃源一中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而落后的山区初中学校却面临一片塌陷时,桃源开始在全县推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将分数录取改为“指标到校、一校一线”的择优录取。桃源一中的招录名额被分配到全县各初中学校,盘活了薄弱山区初中学校的发展。对于一所县中来说,“困难群体”的发展同样是一个难点。1994年,我任班主任时,决定从班上学习成绩最后一名的学生抓起,视“后进生”为“后劲生”,让学生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担任校长后,我也尤其关心“三困生”(学困生、贫困生、心困生),规定“三困生”享有“四个优先”权——谈话优先、座位优先、辅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我们创立了“后25%”的评价体系,即以班级后25%的学生考核一个班级的管理水平,让弱势学生群体获得温暖、重塑自信、激发后劲。

  第三,人才振兴是关键。桃源一中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经济优势,难以从外面引进优秀教师,还不得不面对大城市对农村优秀师资的“虹吸现象”。在困难面前,我们坚决做到不怕“抽血”,只靠“造血”,通过高平台引入和高标准培养两大战略为学校长远发展蓄力。好学校应有培养好教师的格局,学校能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好老师,其实就是在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

  第四,现代化管理是抓手。学校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需条件。桃源一中各项行政事务全靠制度办事,不搞关系——招生不搞关系、分班不搞关系、招聘教师不搞关系、提拔干部不搞关系、后勤管理不搞关系,一举净化了县域社会关系、熟人社会的环境。同时,学校注重精细管理,各项工作都有精细的计划,学期初,各部门列出工作一览表,学年末统一进行目标考核,奖惩分明,让有为者有功,让奋斗者出彩。

  第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良性循环是保障。学校要发展,首先需要优良的外部环境,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是“阳光”,政府各部门支持是“气候”,百姓尊师重教是“土壤”。桃源一中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便是党委、政府重视人才、尊重教育,给予了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净化了校园文化环境。在学校内部,我们构建了科学严谨的育人体系和管理体系,为师资培训设平台,为学生发展铺赛道,为干部培养创舞台。内循环的发展,帮助我们赢得了外循环的助力;外循环的助力,使内循环发展更上一层楼,形成良性驱动。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支点,我相信,以县域高中的振兴来推动乡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成为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的新格局。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