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坚持“党建领航、多元协同、提质赋能、绩效为先、人才共育”理念,创新形成了学校高质量发展“八大新路径”。
党建领航,创新“大思政”协同育人路径
实施“头雁引领、精忠铸魂、强基固本”三大党建工程,构建“校—省—国”党建“双创”培育体系,持续将工匠精神、军工文化等融入思政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育人全过程,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共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建成国家级别“样板支部”2个、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建成省级“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形成特色党建领航育人模式。
文化铸魂,创新新时代红色军工传人培养路径
通过在军企建立思政教育基地、制定军工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程思政“金课”、编写军工特色教材、创新军工文化育人活动、加强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军工文化进课堂等举措,构建匠心文化育人体系。大国工匠徐立平班组7人中有5人为学校毕业生、大国工匠杨峰班组中有学校毕业生12人,近30%毕业生在十大军工集团就业。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国家大赛中获奖155项,其中,“互联网+”国赛金奖1项。
对接产业,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
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深度对接先进制造业新需求,创新形成“校企七联动、工学七耦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创新贯通、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课程体系。建成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主持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两项、机械行指委专业教学标准3个。
引培并举,创新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路径
通过“引培并举、专兼结合”打造德技双馨、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军工领域技能人才和企业能工巧匠,实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领军人才打造、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等计划,构建起高水平教师团队联培机制。获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以及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聘专家3人。
校企联动,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
联合国防科技工业重点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产教协同联盟+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军民融合平台,创新“1学院+1龙头企业+N个细分领域企业或区域紧密合作企业”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成军工装备智能制造产教协同创新联盟、特色产业学院、西门子工坊、大师工作站等。获批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制造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平台共建,创新社会服务水平提升路径
依托资源优势,面向高职教师、企业员工、退役军人、社区干部等开展分类化培训。联合属地共建陕西省首家社区干部学院,提高基层干部学用能力和治理水平;共建省级科技示范镇,组建技术服务团队20支,开展技术攻关与研发;搭建“培训+鉴定”平台,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近年来,完成企业服务项目158项,“四技合同”到款金额超2000万元;对口支援铜川王益区等帮扶地区,服务乡村振兴,连续5年获评陕西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以群建院,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路径
在陕西省率先按照“以群建院”思路,集聚优势,重组整合二级分院10个,构建“国—省—校”三级专业群建设体系和配套制度体系。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带动其他专业群协同发展。秉承“多元开放、互利共赢、稳定高效”发展思路,构建多元参与、多方联动的办学机制,完善以“一章八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及各类制度253项,优化理事会制度及构架,建立理事会专家智库、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等,系统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标准输出,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路径
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先后与德国、新加坡等国外50余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500余名师生赴海外访学研修交流。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首批“人文交流经世国际学院”,国家首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单位。为巴基斯坦等提供“中文+职业教育”“汉语桥”培训。近年来,聚焦专业优势资源,输出学校特色行业岗位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5套、双语课程标准7个,编写双语教材7部、数字化课程资源19套。
学校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高质量推进“双高”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成果推广,创新发展新路径,激发办学活力,赓续红色军工文化,培养高素质军工特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刘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