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海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发展目标,把海南直接推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使海南一跃成为面向全球的开放门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海南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创新思路、凝聚力量、突出特色、增创优势,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海南自贸港要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经济社会发展“标杆”,这无疑为国际教育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特别是实施具有实质性合作内涵的中外合作办学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外合作办学要争取办出特色和成效,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
海南具备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多重优势
海南是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特别是实施具有实质性合作内涵的中外合作办学的优质土壤。
首先,有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设立国际学校。推动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19年,教育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今年3月,《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制度集成创新方案》正式印发,围绕“独立办学”制度体系、教育消费回流新机制等六个方面开展制度集成创新。海南着力改革创新,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
其次,有大量人才需求。近年来,海南极力营造最自由、最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21年海南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1.2%,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不断加强。分产业来看,2021年,海南接待游客810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84.3亿元,分别增长25.5%和58.6%。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1200家,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6%,创新驱动作用增强。这些数字背后代表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各类人才的旺盛需求。
再其次,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使得中国在国际人才引进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此外,海南省出台的《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热带岛屿无可比拟的天然环境、独享的59个国家入境免签政策,给海南带来人才引进与储备的巨大优势,奠定了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尤其是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
海南国际教育合作取得显著成果
作为中国大陆建省最晚的一个省份,相比于其他省份,海南的现代教育并不发达,甚至一度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自贸港建设把海南推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前沿,社会文明程度、人口素质特别是专业人才供应,成为影响甚至制约自贸港建设的瓶颈。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是教育的天然使命。面向自贸港建设的人才需求,海南教育必须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其途径之一就是直接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国际教育合作的实质性落地,引领海南教育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国际化人才和智力支撑。
近年来,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探索实行“大共享+小学院”的办学新模式,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行“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多个学位”,突出“教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打造多元文化融合、多学科融合、中西互鉴的一流国际教育体系,为国际教育创新岛装上了强劲引擎。
合作办学方面,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的数据,目前,海南共有7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及以上层次)。2017年,海南省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简称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成立。其第一届毕业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升学率达到55%,国内升学的学生大部分进入“双一流”高校,国际升学则以全球知名高校为主,包括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等。在直接就业的学生中,一部分学生任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还有一部分怀着崇高的理想,主动申请并以优异成绩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相较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最快产生办学成果并释放辐射带动效应。为更好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海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把握办学目标和定位,这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办学方向和模式。一个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是一个能够承接中外双方高校深度融合教育模式的平台,中外双方高校要有相对匹配的专业领域,并在学科建设上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充分沟通、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要制定满足双方办学要求并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和组织架构。在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筹建之初,双方高校就共同制定了学院的办学愿景和使命以及“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胜任力及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将之写入学院章程。学院办学初期虽然也经历了国际化教师团队的组建与管理、语言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施等各种新问题,但双方本着“不忘初心”的办学决心,最终取得了广泛认可的办学成果。面向未来,海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将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列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快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急需紧缺领域布局,切实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是有相对独立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和管理团队。团队应有相对稳定的核心成员,他们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逐步成长并形成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在建院时就制定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师资团队架构原则,即三分之一教师来自外方学校,三分之一教师来自中方学校,还有三分之一教师来自全球招聘。学院教师全部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50%以上为外籍教师,覆盖国籍达到15个以上。在管理团队的组建中,学院也制定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和较好的中英双语沟通能力的招聘要求。面向未来,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加入中外合作办学事业,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增光添彩。
三是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治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汲取中外双方高校在学科管理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能够保证机构可持续发展并具有高度创新性和示范作用的治理模式。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成长所需,设立管理架构,成立学业支持中心、职业发展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形成了为优秀学生成长提供机会的本科生研究助理机制,一批优秀本科生在校期间就开始跟着老师接受科研训练,部分学生已在国际优质期刊发表论文。教学上,引入了外方更重过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国内的课程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比例增加到60%以上。除此之外,学院还参考国外合作伙伴的建议,安装了国际通用的教学管理平台及英文查重软件系统,该平台是学院疫情防控期间线上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面向未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重要议题之一,积极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确保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是开展好党建思政工作。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身处中国,同时又接受从海外引进的优质教育模式培养,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里,不断接触着国际前沿知识和各国文化习俗,学习并实践着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方式,逐步形成国际胜任力。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高度多元的国际化教学环境中,意识形态教育和引领显得尤为重要。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建院伊始只有9名党员,但第一时间建立了党组织,并将发展学生党员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学院党员队伍迅速扩大,建院两年后成立了学院党委会。同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邀请全体教师参加庆祝活动,形成了新教师入职时的业务与品德全方位考核、入职后工作与生活双重关心与支持的管理机制。学院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积极开展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严格落实“三全育人”工作部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出台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加入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诚信、劳动精神、职业道德等元素列入督导考核的内容。面向未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不断强化党建思政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时代新人”。
不忘初心、面向未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继续整合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国际教育合作模式,建设一个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我们希望,未来能有一批批具备中国文化自信、具有良好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国青年走向社会、走向国际舞台,以外部世界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这是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的使命,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使命。
(作者王琳系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