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9月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中共党史党建学新设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一调整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系统总结历史经验并昂首迈向未来的自信与自觉,是回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命题的现实写照。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必须把握规律,明确价值取向、学术体系和培养模式。
价值取向中共党史党建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级学科。要明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等价值要素,避免学科陷入特色不明、导向不足和定位不准等困境。首先,要明晰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指导思想。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在此之上探索不同于西方政治学和政党理论的中国本土学说,推动中国特色学科建设,彰显中国气派。其次,要明确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功能定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肩负着研究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是一座学术富矿。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既要讲好党的故事,更要做好党的研究,服务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话语交集程度高,必须明晰研究的异同,精准定位,彰显特色。最后,要明确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发展必须把握动态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促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应当注重跨学科交流互动,在明确自身研究范畴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学科开展整合研究。要在正确党史观指导下挖掘史料,深入研究,总结规律,促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开放式发展。
学术体系应当从学科范式、学术话语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首先是确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范式。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设立,融合了原有政治学下中共党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党的建设专业的研究范畴。党史与党建虽存在研究范围的差异,但基本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具有高度一致性。应当明确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树立问题意识。在研究内容上,以“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研究导向,深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强化中共党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在学术规范上,注重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促进学科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其次是明确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学术话语。要不断推进学术话语标准化建设,提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后要确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评价标准。学科评价是检验学科发展的试金石。应当注重完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相应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学科评估,及时发现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立前期评估、中期监督和后期反馈的全过程学科评价体系,促进学科建设。
培养模式培养源源不断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人才,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长久繁荣的根本。要立足培养阵地,设计培养方案,锻造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人才培养水平。首先要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培养阵地建设。高校是首要阵地,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话语传播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依托高校学术优势,打造高校为中心,各级党校、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为辅助的人才培养阵地,形成梯队式人才培养和输送模式。尤其要注重培养阵地与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联动与配合,将党史党建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次要设计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培养方案。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所属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课程设置,在注重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开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新的特色课程,将学术性与情境式教学有机结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最后要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学科的长久发展和进步。如今,真正掌握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方法和学术话语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应当注重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打造年龄结构优、专业素质高、学术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以导师帮带和梯队建设的形式完成学科的传承和发展,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史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