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本科生实习之困如何破

  11月15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指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简历上一段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是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的“敲门砖”。DT财经近日发布的《2022实习态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在校生都有过实习经历,其中大多数人实习过1—2次,有3—4段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占比7.9%。

  那么,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如何寻找实习?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吗?在实习中有哪些挫折和收获?记者持续关注了几名大学生的实习经历,并从他们实习的“酸甜苦辣”中,窥见当今大学生实习之困的破解之道。

  合理规划,瞄准职业目标选择实习

  最近,大四学生李晟在忙着申请出国留学。在他的电脑里,收藏着几十所国外高校的研究生申请网址。记者发现,大多数国外高校的申报系统都要求提供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实习经历,以及证明人的联系方式或推荐信。然而,李晟寻找实习的过程并不顺利。

  《2022实习态度调查报告》显示,33.3%的在校生认为名校背景是获得实习的必要条件,对于排名不太靠前的学校,学生找实习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我在头部企业的简历环节就被刷下来了,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最终只拿到了一些小企业的实习。”李晟显得非常沮丧。

  无奈之下,经师兄介绍,李晟联系上了一个自称“赵哥”的实习中介。在“赵哥”的要求下,李晟提交了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学历背景、学术经历等信息组成的个人简历和5000元中介费。几天后,李晟拿到了某知名企业的实习录用通知,其间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考核。开始实习之后,李晟却发现了诸多问题。

  该公司主管以疫情防控为由,拒绝了李晟实地工作的请求,只是在微信上布置任务。“既无法感受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也没有工作氛围,更别提向同事汲取经验,只能像‘工具人’一样完成主管给的任务。”李晟显得非常气愤。

  此外,岗位与李晟所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不匹配。实习一段时间后,李晟才发现,自己的岗位并不是“数据分析”,而是被换成了“商业分析”。对此,李晟告诉记者,“这个岗位和我的专业并不是完全对口,无法为我申请学校加分。”

  “实习工资就更离谱了。”在李晟看来,实习工资应当由用人单位发放,但是他每月500元的实习工资却是中介转账。

  像这样通过中介找实习,李晟并不是个例。记者发现,在社交网站、电商平台上搜索“实习”“内推”等关键词,很容易就能找到各式各样的中介,他们打着“不成功全额退款”“保名企大厂offer”“收获名企导师推荐信”的旗号,为有着出国、就业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指导”。

  “这就是一个灰色产业链,大企业实习岗位都被中介机构垄断,我们甚至无法接触到这些实习。”李晟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认为,社会中介机构与大企业的内部人士里应外合,一方面向大学生灌输实习多么重要的观念,一方面兜售大企业实习机会,通过运作收费实习牟利。这样的实习,既破坏实习的公平竞争,又导致实习失去应有的价值,这种实习除了进行背景包装之外,无法真正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而且,花钱买来的实习经历对于求职很可能适得其反。

  “在实际应聘中,与专业学习脱节的实习或是刷经历的实习,并不会为求职者加分,反而会减分。比如,求学期间大量不同企业的实习经历,很容易引起用人单位怀疑。如果求职者在面试中展现的能力与他的实习经历不符,也可能被质疑是走过场、搞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熊丙奇补充道。

  可见,“买实习”不仅损失金钱,对求职无益,还损害公平,那么如何避免这类情况再次出现?

  首先,大学生应该转变实习观念。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钟柏昌建议,不必苛求用人单位的“名气”,实习经历上也不必贪多。一方面,行业优势单位本身数量偏少,实习机会竞争难度大;另一方面,实习生获得专业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容易成为打杂实习生。相反,很多中下游单位,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实习名额,而且有较大概率给实习生真实锻炼的机会。所以,“大学生要特别注意结合自己的能力定位和需求定位选择实习单位,不要盲目选择头部企业。只要勤恳努力,在任何企业实习都会有所收获。”钟柏昌说。

  其次,高校应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解决找实习难的问题。钟柏昌分析,目前而言,大部分院系在遴选实习基地时,主要注重数量或者质量,较少关注实习单位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而构建一个丰富多样的异质性的实习基地体系,才能满足不同个性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实际需要。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除了花钱买实习机会,通过中介,甚至可以不参加实习。大学生张静静就是一位“亲历者”。大四时专注于备考研究生,她几乎没有时间实习,但根据毕业要求又必须实习。在室友的暗示下,她在某电商平台的实习中介店铺支付了2000元后,就获得了一份“量身定制”的盖着公章的实习证明。

  但拿到实习鉴定后,张静静后悔了:“买得来实习证明,买得来备考时间,但是买不来心安。这是一个诚信污点,我真的很羞愧。”

  对于这种现象,熊丙奇认为,症结在于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每个大学生要有相对清晰的生涯规划,实习是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实习的时机和内容。”熊丙奇说。

  笃行不怠,在实践中开启职业旅程

  何夕就读于一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每年秋季学期,学校会统一组织大四学生进入公办学校实习。实习前,何夕对未来充满了迷茫。“我想就业,但是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就这样,何夕怀揣着困惑和不安进入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教师实习。

  当问及实习内容时,何夕说:“大多数时间是坐在教室后面听课,自己揣摩老师的教学方法,或是做一些管理性的工作,比如监考、看守自习、组织课间操。”但是,何夕希望自己能多体验实习方案中的登台讲课、组织班会、和学生沟通等最核心的教育教学工作,将自己在大学中学到的教育教学方法付诸实践。

  “是不是因为我看起来很年轻,老师担心我管不住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指导老师是不是担心我教学经验不足?”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到决定脚踏实地做好辅助性工作,再到重拾自信,何夕在观察实践中逐渐变得专业、成熟、稳重。

  在实习的最后一个月,指导老师给她安排了两次登台讲课的机会——组织一节班会课,讲一节语文课。

  为了讲好这两节课,何夕做了大量准备和心理建设。“当时非常担心学生不听话,毕竟我看起来非常年轻,没什么威信。后来我意识到,为什么非要树立教师威严呢?我和学生年纪相仿,做他们的朋友,以知心大姐姐的身份,把知识和道理讲清楚,不也可以吗?”正是以这样的理念,何夕完成了工作。

  “上完语文课和班会课,学生的反响都很好,他们说‘实习老师的课活泼有趣’,我听了感动得快哭出来了。后来,我的指导老师也逐渐让我尝试着多参与教学、教研。”何夕笑着说。

  登台讲课,为何夕增长了自信,也为她的就业打开了思路,她开始考虑成为一名教师。如今,毕业已在眼前,何夕对走出校园后的教师生活充满了期待。谈起实习中的收获以及建议,何夕认为,大学生要想在一段实习中成长,绝对不能遇到阻碍就“躺平”,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尝试。

  学校应该如何帮助师范生在实习中获取真本领?钟柏昌认为,高校不能把学生交给中小学校就“撒手不管”。他建议,“高校应该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建立跟踪和反馈机制,对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责任要求,通过发放聘书等方式,确认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

  此外,承担实习任务的中小学校也应该制定扎实的培养方案,帮助师范生快速熟悉教师职业。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都做出了努力。据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彰明月介绍,在学校实习的师范生都是由有经验的老教师亲自带教的,这样可以保证实习过程专业严谨。为了让实习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除了听课,还会让他们上台讲课、参与备课组教研活动。

  在江苏省姜堰中学,为了让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实习教师有良好的职业开端,学校制定了师德体验、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研究四方面的实习任务,并要求指导老师做好指导工作,严格要求、热情关怀实习生。

  对于一些学校对实习生能力不信任、担心出现教学事故的顾虑,彰明月表示,可以先让实习生从简单的工作做起,比如先不要讲新课,而是先带领学生分析试卷、讲习题,实习生有了一定经验后再承担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

  调整心态,借助职场提升技能素养

  “诚招人力资源实习生,实习期三个月,表现优秀者可留用。”大四学生赵子琪在某招聘网站上看到这则信息,认为这不但可以实习,也是一个找工作的好机会,就马上投出了简历。

  如今,越来越多的雇主把实习视为前置招聘,在实习生中筛选优秀人才,给予正式的工作机会,因而实习被很多希望求职的毕业生看重。

  进入实习不久,赵子琪的主管就告诉她,本部门的留用名额只有一个,“我觉得你挺优秀的,这段时间好好干,留下来应该没问题”。

  为了留下来,实习生之间的竞争在暗中开展。“大家都‘卷’得离谱,早上比赛谁到得更早,晚上比谁走得更晚。”赵子琪说。此外,她补充道,“抢着干活也是常态,哪怕是再简单的工作,哪怕是能力得不到任何锻炼,只要一有任务,大家都会抢着去干。”

  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实习生,赵子琪除了完成筛选简历这项“主要工作”,还要干一些杂活,比如收发文件、订外卖、布置会议室。虽然觉得工作琐碎无聊,与想象中相去甚远,但对于类似的实习“内卷”,赵子琪也非常理解,“大家这样做,无非就是想给主管留下好印象,这是留下来的唯一方法”。

  那么,这样的努力是否得偿所愿?

  “同部门的四个实习生,几乎都听到过主管类似的话。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主管欣赏的那一个,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干活,但其实这就是为了激励我们干活随口说的,并不意味着什么。”赵子琪显得非常气愤。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主管在临近实习期结束时宣布,本部门人员饱和,今年不招新人。

  除了赵子琪,提起实习留用,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十分辛酸。

  今年大四的麦宇,曾在一家互联网大厂的上海分部实习。不同于赵子琪和小伙伴们的“内卷”,麦宇的实习显得轻松有趣。“我做的是网游,分项目组干活,每个组都有自己的游戏产品,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产品努力,很充实,获得感很强。”麦宇回忆道。

  麦宇热爱着这份实习,他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实习期间,麦宇的主管也表示过,如果不出意外,可以提供留用机会。

  但偏偏“意外”发生了,麦宇没能顺利留用。“真没想到还有这种情况。”麦宇说,“我们项目组产品的最终收益没有达到公司要求,于是整个项目组都被解散了,正式员工分散到其他组,实习生可以去其他组实习,但不会留用。”

  作为前车之鉴,麦宇向其他大学生提出了忠告,“如果想通过实习留用获得就业机会,一定要多给自己一些选择,不要只盯着一份实习。”

  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空头支票”,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即使权益受损也无可奈何。中国教育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翁秋怡认为,这是因为目前与大学生实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缺位的。

  “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一直存在法律上的争议,二者的关系具有劳动性和教学实践双重属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实习生的劳动权益难以获得劳动法律和法规的保护。”翁秋怡认为,政府应该从法律和政策方面做好引导。

  除了法律保驾护航,很多专家建议要帮助学生提升鉴别、选择能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学生被企业所谓的“承诺”欺骗,和学生社会交往太少,是有直接关联的。他提到,学生在中小学、大学阶段就应该有一些社会活动,帮助他积累经验,形成比较高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对于很多学生因为得不到留用机会而愤愤不平的情况,钟柏昌表示,还是要回归实习的育人本质。“实习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是培养大学生面对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因此,大学生应该抱着学习、成长的心态开展实习,而不是以获取工作的功利心态去实习;要重点关注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找到了什么工作。功利心太强,不仅影响实习体验,而且无法平心静气地学习,也容易陷入焦虑情绪,影响下一步发展。”钟柏昌说。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