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学生不会整体认读音节,江西新干县一小学老师罚站学生并拍视频质问家长“怎么辅导的”。视频中,一名女教师边拍视频边对着学生说:“让你们家长看看,这么多人,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都不知道,我上不下去了这个课。”当地教体局回应网络热议:这个老师是聘用的,不是有编制的,系代课教师。
这段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舆论的关注和共鸣,实际远远超出了个案层面,而是指向一种现象,那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边界的模糊,导致一些原本属于教师和学校的职责与任务被强加给了家长。
拿这起事件来说,不管整体认读音节这个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是否存在难度,当“这么多人,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都不知道”之时,作为教师的正常反应,显然应该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问题,而不是责难家长是否辅导好。而且,这一点与老师有无编制是无关的,因为教师一旦站上讲台,就应该无差别地担负起应尽的教育责任。如果因为教师有无编制,就可以对家长作出不同的要求,这显然是对教育责任的异化。
而且,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知道”,教师要担负起首要责任。毕竟,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有能力辅导孩子。如果教师动不动就斥责家长是“怎么辅导的”,把教育责任过多推给家长,这显然会损害教育公平,也无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事实上,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做法都已被明令禁止。然而,这次事件的发生,或说明个别教师的思维和意识还是没有彻底转变过来。
不可否认,孩子的教育的确需要家校协同,但什么是教师的应尽职责,什么是家长应该做的,边界应该清晰。像一个班的多数学生对某个基础知识点都没有掌握,这种情况下教师质问家长,显然是逾越了社会默认的家校边界。如就在最近,江苏宿迁沭阳县一初中教师因学生默写不出古诗而猛扇其8个耳光,这样的教师和教育行为,不仅逾越了家校边界,与社会所期待的“师者”形象和教育方式存在巨大的隔阂,而且还涉嫌体罚学生,属于违法行为。
厘清家校关系和角色分配,其实一直是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因为学校、教师及家长在教育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它们都有各自独有的功能和价值,如果出现角色紊乱,不仅不利于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容易加重教师和家长的负担。近年来屡屡成为舆论热点的教师给家长布置任务的现象,以及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上的普遍性焦虑等,其实都与某些边界未能真正厘清有关。而这次事件无疑再次凸显出家校边界还需要进一步清晰化、制度化。
当然,家校关系的厘清,也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多一些相互理解和配合,建立在“共同体”意识上的分工与合作,才能真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作者朱昌俊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