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大课堂 校地协同育新人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北京市昌平区红色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新农村建设成就等社会资源,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通过理论宣讲、现场教学、志愿服务、“大师资”进课堂等载体,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激发学生奋进新征程的自信自觉。
校地协同:党建为引领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与昌平区南口特支教育基地、旧县村等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党建引领“大思政课”建设,推进校地协同发展。
一方面,将党建引领列入校地协同合作框架的首要工程,通过扎实有效的支部共建、互学互促,不断引导党员干部和师生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好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引领校地协同发展走向深入。另一方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下的支持属地发展行动计划,依托学校理论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助新农、校地协同谱新篇”主题宣讲活动,校地共同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助力属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依托老年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优势,助力属地老年康养和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引进来”:强化育人“大师资”
开门办思政课,需要构建“大师资”体系。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建立了一支结构完善、经验丰富的校内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大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教学经验丰富,多次在各级教学比赛中斩获大奖,近年来多次在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兼职教师队伍由理论水平高、专业素养强、思政工作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和辅导员组成,他们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和实际经验参与思政课教学,把理论讲授与学生身边案例和成长故事结合起来,所授课程深受欢迎。
与此同时,学校还依托属地社会教育资源,发挥属地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行业楷模、老党员、在职干部等的育人优势,强化思政课“大师资”体系建设。他们结合地方红色故事、新时代发展成就等实例,为学生讲授别样的思政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近期,学校邀请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讲解员进校,结合京张铁路的早期工人运动、南口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及革命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红色故事,深化党史学习,深刻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蜕变重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辉煌历程,从而坚定历史自信,赓续红色血脉。
学校还邀请属地老党员、老干部进校,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工作经历,为学生生动讲述老一辈的奋斗故事,结合几十年来的生活对比,讲述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历史性变化和历史性成就;邀请属地在职党员干部现身说法,结合实际工作讲述党的惠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故事,引导青年学生把课堂理论学习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借助真实的“小故事”讲活了“大道理”,也激发了青年学生对自己身边环境变化的思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而进一步增强青春报国的使命自觉!
“走出去”:创新社会“大课堂”
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而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身感受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所观的现实结合起来,进而强化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必须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利用社会资源创新社会“大课堂”方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原则,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属地、校企合作单位等开展社会调查和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小中见大,深刻认识新时代发展的伟大成就,以党的创新理论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诠释好党领导下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对接所学专业领域和岗位,融入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内容和案例,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将抽象的思政课教学理论内容转变为学生可知可感的事物,给学生带来深刻、鲜活的获得感,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校地、校企协同育人。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开发实施了“党的创立和党在南口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现场教学专题,引导学生通过亲临历史现场、触摸历史痕迹、瞻仰历史陈列等方式,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了初心使命而英勇奋斗的历史,深刻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进而坚定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增强做时代新人的志气、底气和骨气,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投身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同时,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还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手段,增强一体化育人实效。学校逐步探索实施了“课程+学生社团+竞赛”一体化育人载体设计,在开好各门课程的基础上,对接建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知行社、红色经典品读社、中华诗词传承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将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和社团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等主题活动,近年来在以上活动中多次斩获全国奖项和北京市一等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设好“大思政课”,应秉持立足实践、回应现实的原则。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搭建实践教学的特色资源平台,推动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增强思政课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也将推动党建引领下的校地共建模式创新,通过支部共建、理论共学、活动共推、人才共育等载体,提升人才共育质量和水平!
(牛利坡 刘艳 彭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