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学术期刊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扶持期刊行业做大做强。办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十年来坚持服务改革发展、服务科学研究、服务人才培养,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资源、人文资源、教育资源,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刊、服务地方发展的奋进之路,力争创办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学术刊物。
深挖红色资源
弘扬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厚。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中共一大代表就来自大别山。大别山革命老区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地,是治党治军治国人才的重要培育地。《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创办了《大别山红色文化》栏目,一是为了深挖红色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别山精神。该栏目从“中国精神”“红色精神”的理论视域引导“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通过选题探索为什么大别山红旗28年不倒。栏目对接各级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刊发了众多党史研究专家力作,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大别山精神的凝练起到了推动作用。
深挖人文资源
推动鄂东文史深入研究
鄂东地区文史资源优质、丰厚。黄州古城、东坡赤壁,名驰遐迩。李时珍及其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享誉中外。杜牧、王禹偁、苏轼都曾居此;陆游、李贽、冯梦龙、吴承恩亦曾来此活动。李贽晚年长期客寓麻城,播扬其学说,铸造了明代思想解放的重镇。特别是苏轼,在黄州谪居四载,登上了文艺创作的高峰。这里还是禅宗的发祥地,佛教名刹、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坐落于黄梅县。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四戏同源”于此。《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在创刊时就设置了《鄂东文史》等栏目,近十年根据新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办刊思维,力求把特色做大做强,主要的做法就是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发挥学术对地方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栏目为黄冈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景点设计建设起到了指引作用,极大提升了黄冈城市的文化品位,对黄冈赢得“中国魅力城市”称号起到了重要作用。与黄冈各县市的文史刊物及地方文史研究者建立密切的联系,参与黄冈市博物馆布展、“鄂东人文研讨会”、“东坡禅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量地方文化建设活动,在其中发挥学术担当作用。与黄梅戏研究专家合作,共同推进黄梅戏的创新发展。《鄂东文史》由此入选湖北省“全省报刊精品专版专栏专题提名”,获评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深挖教育资源
推动基础教育成果推广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依托黄冈基础教育优势创办《名师谈教学》栏目,刊发黄冈名师的教育研究论文,该栏目得到了黄冈市教育系统的大力支持,被众多中小学名师称赞,刊发的论文也多次被转载。该栏目着力打造名师交流平台,多次举办黄冈名师高峰论坛,结集出版了《黄冈名师谈教学》一书,有力推动了黄冈基础教育成果理论化的探索和实践应用的推广。
十年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不断发展,获得了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等荣誉,学报稿件复印转载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十年辛勤耕耘换来的是硕果累累,一本小刊物的转型探索也能够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将会有更多的学术期刊能够乘风破浪,逐梦前行,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居继清 周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