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促进了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完善。
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不断形成新的生动实践的客观要求。当前,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定位、内涵、路径与方法,要坚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来强化思想认知,更要回归教育本质来推进实践探索。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锚定“专业”这一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着力于在专业思政的框架下健全完善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
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小单元。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作为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新认识,是新时代高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实践,是学校对专业内涵的丰富和拓展,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收获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有力提高了人才培养效果,提升了立德树人成效。同时,伴随课程思政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不少对课程思政“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硬融入”“贴标签”的现象,部分教师没有深刻领悟课程思政既是“道”也是“术”的辩证内涵,忽视了课程思政自然而然、润物无声的基本特征,把课程思政抽象化、庸俗化,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偏离了人才培养的规律。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遵从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不能仅仅就课程思政说课程思政,而是要从新时代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来说课程思政;不能仅仅就课程说课程思政,而要从专业建设层面来说课程思政;不能赋予课程思政过多的内涵,课程思政无法解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全部问题。
专业思政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石和平台
专业思政是对专业人才培养功能的新认识,强调所有专业都要在学校办学总体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本专业的育人目标和规格,把育人要求细化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体系(含实践教学)、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环节有机融入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专业与课程的逻辑关系决定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一体性,专业思政是深化课程思政的基石和平台。专业思政是指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专业所培养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总体设计,提出要求和实施途径;课程思政是指依据专业思政的目标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细化落实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测验等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所有课程聚合起来,彰显出每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突出育人主渠道的功能。专业思政不仅为课程思政建设聚焦了育人方向、规定了工作目标、营造了浓厚氛围,而且搭建了本专业课程共享的思政资源平台,同时也为本专业的非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等)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体现“因专业而思政”的专业思政资源。
牢牢把握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着力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规格(包括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行完整科学的表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核心素养提出总要求,更加重视红色基因、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并把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分解到本专业的所有课程(群)中。每门课程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中规定的核心素养来完善教学大纲。
二是要整体设计专业育人(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要在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的基础上,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的联动性,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是某个专业某个教师的任务,而是涉及学校、学院、专业、党支部、教师等各方主体全校整体上的工作,必须全要素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工作格局;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原生性,明确课程思政教学不是添加些思政元素,而是对课程教学体系中内容、方法等的全面、重新梳理;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聚合性,必须根据专业育人要求和教学实际对思政元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使用。
三是要压实专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有组织、指导的责任,是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抓好专业层面的专业思政统筹建设,抓好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示范建设。同时,切实发挥好教师党支部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
四是要注重教师个人的能动作用。课程思政具有专业规定性和教师自主性双重特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方面要遵循课程思政的专业规定性,使课程思政切实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课程思政没有规定的模式、现成的模板,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必须经过教师消化、加工才能有效使用,才能避免不同教师之间的简单重复,才能形成鲜明的讲授特点和风格,进而成为鲜活的而不是刻板的思政,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提升育人成效。
(作者韩宪洲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