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走”起来 方能“活”起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官微虚拟代言人“工小程”深受师生喜爱,已成为学校“思政宣传大使”。

  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葛鑫老师在学校思政教育实践研修基地——“百年奋斗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打造“匠心课堂”,培养“德技双馨”技术技能人才。

  与重庆市北碚区天宫村共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积极打造“田间课堂”,宣讲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可爱呆萌的“工小程”系列代言形象已成为师生喜爱的网络交流新“语言”。

  一直以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工程职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学校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契机,创造性地提出“行走的思政课”,把思政课课堂之路走活、网络之路走新、校园之路走实、社会之路走广、评教之路走准,实现了思政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打造了菁菁校园“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特色范本。

  把课堂之路走活——

  焕新传统课堂打造创新课堂

  不久前,一堂充满“乡土气息”的思政课在重庆市北碚区三圣镇天宫村开讲。

  在天宫村柑橘园,刘洪梅老师围绕村里的乡村振兴实践,结合“青年学生如何参与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向学生们娓娓讲述乡村振兴的“大道理”,还吸引了当地村民的驻足聆听。这样的思政课堂,是重庆工程职院近年来全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缩影。

  在重庆工程职院校长张进看来,在“大思政课”建设中,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不仅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还要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一场专业课教师“联姻”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改革,在学校全面铺开。

  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教师游青山和思政课教师葛鑫一起,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搬到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开讲“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职业道德”专题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扛起时代担当。游青山领衔讲授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团队被确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实现了重庆工程职院在国家课程思政建设上零的突破。

  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则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聘请了一批思政课教师担任课程思政顾问,为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供帮助。

  这样的“联姻”已在学校蔚然成风。对此,重庆工程职院党委书记易俊表示:“让思政课堂走出教室、思政课教师走向社会,是开门办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学校将持续推动专业课教师‘联姻’思政课教师,让课堂活起来。”

  把网络之路走新——

  占领网络阵地锻造思政名片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鼓励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建设融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重庆工程职院正是以这样的思路开展思政课。

  “工小程”代言。9月16日,是重庆工程职院新生报到首日。迎新的师哥师姐在添加学弟学妹的微信时,顺带向他们介绍了一个新朋友“工小程”。

  “小萌新们准备好了吗?‘工小程’已经迫不及待和大家一起畅游到知识的海洋里啦!”一个大眼呆萌的小可爱快乐地向新同学打招呼。从此,头“戴”矿灯、脚“穿”圆规、大眼呆萌、色彩明艳的“工小程”,总会以第一视角传播校园最新资讯,经常性地占据着学生们手机屏幕的“C位”。

  “我们着力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成网上思政工作阵地。通过拟人化塑造、可视化呈现以及多变的‘工小程’形象、专属的‘工小程体’网络文体,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思政课网络教学更具沟通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洪冲说。

  “学校专业颜值度大比拼”“选择重庆工程职院的N个理由”“亲,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的话先悦读吧!”……诞生之初,“工小程”便推出了一系列话题,赢得不少“粉丝”,其传播力很快跃居重庆高职院校前列。很多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在“工小程”的解读下变得通俗易懂起来。

  融媒体协同。除了推出“工小程”虚拟代言人,学校还致力于发挥好融媒体优势。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育人号和中国大学生在线通讯站为牵引,用好官方微信、视频号、“工程小君”抖音号等平台,构建融媒体矩阵,推进融媒体协同育人。推出党的创新理论网络宣讲微视频、“抗疫青年说”评论节目、“我是时代新人”“技能报国有我在”微视频等创新栏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从校史、校友、校园文化符号、校园品牌活动、“乌金精神”、工匠精神中开发挖掘思政育人资源,转化为网络育人内容。加强新闻信息员、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建设“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培养网络力量,积极构建基于网络育人评价指标体系。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助力重庆工程职院将思政教育从“指尖”走向“心间”,成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网络思政名片。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工作案例和全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成功获批重庆市第二批立德树人特色项目研究基地。网络育人项目入选2020年重庆市高校“十大育人”精品项目,在重庆及全国职业院校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把校园之路走实——

  强化统筹协调育人春风化雨

  学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教育要向网络延伸,更要在校园扎根。为此,重庆工程职院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三全育人”工作推进协调会等机制,做到思政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实现协同协作与同向同行。

  打造校内实践研修基地。2021年6月,重庆工程职院建成“重温光辉历程、牢记初心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修基地。该基地是学校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益尝试。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惊天动地……6个党史主题雕塑串联起一条历久弥新的“百年奋斗路”,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娓娓道来。学校组织师生在此开展“沉浸式”党团课,得到学生的一致点赞。

  建好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基地。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修基地,学校还致力于建好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基地。以学生公寓为依托,整合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劳动教育课、文化活动等场景打造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一站式社区”服务育人项目先后入选重庆市高校“十大育人”精品项目、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成为学校继网络育人项目后连续交出的第二份成绩单。

  建设专业实习实训育人基地。学校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优势,结合专业实习实训室建设,坚持“德润匠心”理念,先后成立“智造致远”学风涵养工作室、“经天纬地”测绘匠心培育基地等,着力将专业实习实训育人基地打造为思政教育基地,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高度融合,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校立足“三个基地”,大力实施“三心”工程。“守初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四史”和校史,不忘初心;“砺决心”,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乌金精神”,坚定学生技能报国决心;“强信心”,则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强化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践。

  把社会之路走广——

  培育家国情怀锤炼大国工匠

  2022年8月,重庆高温肆虐,疫情和山火频发。关键时刻,重庆工程职院师生胸怀家国挺身而出。

  合川区突发疫情,在家休暑假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202班学生陆毅,骑自行车40公里来到抗疫一线,配合医疗队进行核酸采集、信息录入。烈日下,他身穿防护服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全身长满痱子仍坚持工作。作为退役军人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陈晓华,积极响应号召再披迷彩服,在防疫一线执行封控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8月21日,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突发火情,山火突破多道防线向缙云山主脉蔓延,形势万分危急。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201班学生王仁杰,于8月23日晚上10点驾驶越野摩托作为志愿者抵达现场抢险。8月24日晚上11点,他又前往毗邻的璧山火场一线运送物资直至25日凌晨4点。

  工程造价专业204班学生范志,在8月24日、25日跟随父亲进入歇马火场一线,连续两个通宵在大山里巡查。8月24日凌晨,范志发现一处明火还在燃烧,他随即抱起灭火器第一个冲上去,成功阻止了山火复燃。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家国情怀的种子,正在更多重庆工程职院师生心中萌芽、生长。

  而社会大课堂与“大思政课”具有很高关联性,都具有场域大、格局大、视野大等鲜明特征,需要多维建构,沟通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关联国内与国际。为此,学校积极打造校外社会实践“三课堂”,把思政课堂搬出校园,迈向更广阔的社会大舞台。

  打造“红色课堂”。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深挖活用红岩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带领学生赴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红岩联线等地现场研学,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四点半课堂、社区学校、敬老服务等活动,推动构建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学校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打造“田间课堂”。学校把社会实践融入思政课,利用寒暑假发动学生来到农村,把思政课堂搬进绿水青山,搬到田间地头,积极宣讲“三农”和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观摩和参与现代农业劳动,鼓励激励学生学好用好本领,到农村广阔天地锤炼红心,发挥本领建功立业。

  “这样的思政课开眼界、接地气、有味道,我们很喜欢。通过思政课的田间课堂,我们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学生王一凡说。

  打造“匠心课堂”。学校坚持在实习实训中融入思政课,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工厂企业成为学生锤炼“工匠精神”的大舞台;把思政课教学要点转化为实习实训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追求“德技双馨”。

  “三个课堂”互融互促,让重庆工程职院实现了学生“知、情、意、行”统一,思政育人成效逐步彰显。

  把评教之路走准——

  构建指标体系实现精准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重庆工程职院聚焦“走起来,活起来”的“大思政课”,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明确各级各类人员、机构的育人职能,明确“项目化”“网络化”“可视化”“品牌化”等“四化”理念,认真做好线上线下各专业实施效果跟踪、案例整理、资料收集、过程记录、信息反馈、目标监督,积极探索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大思政课”取得实效,撬动各项工作全面实施,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高职院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提供“渝工程”经验和方案。

  评教之路是难点,也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点,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

  朝着这个方向,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以德为先重视品格塑造、以智为本提升教育质量、以体为重促进健康成长、以美为贵增强文化熏陶、以劳为基倡导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统筹实施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行动”,将高质量发展任务具体化、指标化,全面分析检查各项举措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夯实“三全育人”根基,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率先探路。

  一揽子办法明确。学校制定《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意见的实施办法》,出台《党建思政类成果奖励办法》《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修订)》《人才引育办法》《弘毅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科研创新团队遴选与考核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为育人工作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一系列规划推进。学校印发《思政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制订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配备计划和能力提升计划,年均下拨不少于50万元专项预算用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完善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制定考评办法,在绩效分配方面单列思政课教师岗位绩效和辅导员岗位绩效。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职称评审方面,实施单列指标、单独评审。为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学院面向全体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一张张清单规范。学校制定《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细则》,拟定2项共计17条“师德一票否决”清单,完善了师德考核办法,在教职工职称(职务)晋升、岗位竞聘、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为选树典型,学校评选表彰了34名优秀教师和28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并举办优秀事迹展,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广大教职工。

  2022年9月,学校在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编号:JG221017)和重庆工程职院校级科研课题“圈层化社交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育人机制创新研究”(编号:RWA202005)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立项申报科研项目“‘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体系构建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深入开展“大思政课”教研科研,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开发评价系统,确保“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可视化、精准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下一步,重庆工程职院将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并把家国情怀、技能报国理念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洪冲 钟世潋 黄颖 钟刚/文 冯焰勇/图)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