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学有优教:集团化办学从纾困到破题

  ■聚焦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系列报道(一)

  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集团化办学仍面临着挑战,需要探索新的可能。为此,本刊推出“聚焦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系列报道”,邀请教育专家和校长来解答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中的关键问题、分享集团化办学中的实践经验,共同探寻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今天刊发的是第一篇。

  ——编者

  集团化办学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举。早在上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发轫于民办学校探索。进入新世纪后,集团化办学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一是若干地方和学校自主摸索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探索集团化办学”上升为国家政策。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集团化办学”。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更加明确了集团化办学的定位、特性和形式。此后,集团化办学逐渐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基础教育领域,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手段。三是提出了“积极推进”的政策导向。2020年9月,按照“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老带新”“一带多”的不同方式,实现了全覆盖,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进入新时代,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学有所教”问题,但“学有优教”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这成为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根本需求和现实基础,特别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要求,赋予集团化办学新的价值内涵和时代使命。

  共建共享,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扩容增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及其覆盖面。曾经一段时间,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很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堵点和痛点。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也是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具体办学举措。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多年改革实践中,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成功摸索出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村校”等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了充足的优质学位,让更多的老百姓得以享有家门口的好学校,绘就了全新的教育版图和教育格局。

  客观上说,通过集团化办学,将不同层次的学校绑在一起,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强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从而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各地在这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例如,统筹使用集团校相关场馆、实验室及设施设备,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开展大教研。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等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各成员学校学科教师定期到龙头学校进行跟班听课,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同时,由龙头学校牵头,建立集团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库,共享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等,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化办学以龙头学校为引领,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覆盖,在最短时间、以最快速度、高起点地解决了区域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实现了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双赢。因此,集团化办学成为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重要抓手。就未来而言,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应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集聚办学,有效形成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

  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点就是抱团发展,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集团化办学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将多所学校有机结合形成集团,借助规模优势实现集聚办学、优势互补的规模效应。凡是集团学校都能形成一定规模,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既保留原有的优势,又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新的办学优势。整体上看,这就达到管理学上所说的“1+1>2”的效应。这是集团化办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集团化办学具有诸多优势,体现在集团总校、成员学校及校际组合当中,既有可以保留的原有办学优势,又有通过组织形成的新的办学优势。实现集团内学校的优势互补,成为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的重要依托,始终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首先是品牌优势。集团化学校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其品牌体现了学校软实力,可资集团成员学校利用,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这些品牌可以作为集团的明确标志与内核。其次是财力资源优势。由于集团化办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财力物资方面会得到相应支持和帮助。再其次,具有师资共享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最后是规模效应优势,这是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集团化办学达到相应的规模,其资源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一学校办学所要面对的竞争和风险。集团校内部,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招聘、教师流动到资源配置、环境建设等方面,形成并实现了“组织的内部化”,通过一体化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模式。

  激发活力,有力促进学校治理模式的变革

  集团化办学呈现出生机活力的发展样态。目前,各地集团化办学有多种办学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特别是学校的治理提出了创新要求。现有的托管制、联盟制、学区制、共同体、集团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都对集团化办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进入新时代,集团化办学有着更高更新的定位,既要解决持续扩充优质资源达到高位均衡的问题,更要置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站位和高度,激发办学活力和内在动力,优化学校治理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集团化办学不同于单一学校办学,而是涉及多校治理的问题,应进一步明晰集团总校和成员学校之间的权责关系。一般来说,教育集团都由名校牵头,灵活采取“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学校联盟等办学方式组建而成。因此,集团总校重在统领与谋划,负责统筹规划集团化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建立针对集团化发展的研究及管理体系,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各成员校重在建设与发展,自行确定适合自己的办学目标、工作计划,规范并统一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同时,集团总校应充分尊重各成员校的管理自主权,真正让管办分离成为现实。一些地方坚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原则,当集团成员校孵化为新的优质教育品牌后,逐步脱离原集团管理,重新引入新的成员校,再培育生成新的优质教育品牌。

  在这里,一些需要规避的误区甚至陷阱要引起重视。要真正认识到,尽管集团化办学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例如教育的“同质化”与“多样性”的问题、教育集团规模几何扩张而忽视教育本身的问题、“牛奶稀释”问题等。集团化办学想要更加成熟和稳健发展,还需要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其核心最主要的是处理办学规模与质量效率的关系,集团化办学并不意味着无限扩张,还要充分考虑到质量保障问题。集团化办学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教育质量才是第一生命,因此集团化办学必须在教育上狠下功夫,这才是学校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如平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