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做下去,我最大的‘定心丸’、最大的支撑就是汪教授的技术。”湖北毕圣泉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说。近日,该公司和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汪江波教授团队又签下一个6年合作计划。
毕圣泉酒业是湖北英山县小有名气的酒厂,年产值达数千万元。但6年前该酒厂却一度濒临破产,汪江波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驻点公司,成立校企技术研发中心,针对技术落后、发展瓶颈等问题,带领团队攻克一系列产业技术难题,让这家险些倒闭的小酒厂扭亏为盈。
“作为省属高校,科研就是要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把论文写在产业链条上,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支撑,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富说。近年来,该校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交出一张张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亮眼成绩单。
企业难题就是科研课题
“公司产值2021年突破3亿元,豆角酱菜年销售近万吨,这与柳志杰博士对我们的帮助密不可分。”湖北聚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永超语气中饱含感激。
该公司“永超”牌散装酱腌菜市场份额排全国前三,但由于发酵新鲜蔬菜技术采用传统工艺,稍有闪失就会导致原料变质。
2019年,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副教授柳志杰成为公司科技顾问,带领科研团队,经过持续攻关,消除了食品生产安全隐患,还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同时,柳志杰团队还主动承担并完成“蔬菜泡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研究课题,在聚汇公司实现了酱腌菜配套加工装备机械化,研发出低盐、低亚硝酸盐且营养的泡制蔬菜产品;帮助企业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市重点科技项目2个。
“基层的需求,就是我们高校科技人员的责任和担当。”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彭育园介绍,学校推出“百名博士教授进百乡入百企”工程,近400名教师常年“蹲点”省内230余家企业,精准对接解决企业难题,让科研和企业需求贴得更紧。
勇于在行业空白地带“破壁”
眼下,国内首条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生产线正在湖北襄阳建设,一期生产线占地一万平方米。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晓星教授团队研发的环保绝缘气体开关柜即将实现量产。
开关柜是一种常用的电力设备,为保证其安全性,业内多采用六氟化硫气体作为其绝缘介质。然而,六氟化硫是一种极具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1公斤的六氟化硫,相当于排放23.5吨的二氧化碳。
如何既保证设备安全,又避免温室气体使用带来的气候问题?寻找适合替代六氟化硫的绝缘介质气体是关键。张晓星团队坚持不懈,相继在众多关键技术难题上取得创新性突破。团队和南方电网合作,经过大量试验、优化和系统评估,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多个省市挂网运行中,该设备各项性能稳定,运行状况良好。
目前,该校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建16家产业研究院、69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或校企研发中心),瞄准关键技术领域,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涌现出“重组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OH2)注射剂”“干法成型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术”等一批成果,实现了在该领域国际领先,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业的空白。
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阻力在哪?湖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武明虎坦言,认证评估烦琐、转化风险高、完成人收益少,科研人员顾虑多了,活力就弱了。
2020年,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全国赋权试点的40家高校院所中,湖北工业大学是湖北唯一试点高校。
武明虎介绍,湖北工业大学赋权改革最大限度以科研人员为中心,科技成果不分职务内外,统一赋权给成果完成人。固定收益分配比例,成果转化收益中,学校提取4%,成果作价投资入股的,学校最高持有股份不超过10%,且由成果完成人或团队代持。职务科技成果进行转移转化,只需学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网站公示、备案,无须进行资产评估。
“改革以来,成果转化审批的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汪超教授说,“无须进行官方的资产评估,等于是赋予了成果完成人自行处置权和定价权,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确定转化方式、转化对象、转化金额等,这大大提高了成果的转化成功率。”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的绊脚石,学校改革已初见成效。”武明虎介绍,该校2021年的专利转让(许可)数量和转让金额呈现井喷之势,转让金额同比增长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