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无人机飞过天津宝坻区牛家牌镇赵家湾村,从桥梁到道路,从地形到水系,一张张清晰的照片传到了电脑里。这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实践支队在利用无人机航拍村庄肌理,记录乡村环境影像。
这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第二次前往天津宝坻开展实践,这次实践支队共有18名学生,会聚了6个省市、7所高校的学子,一同在这片炽热的沃土上,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从8月7日到8月19日,实践支队的队员们走出校园,来到田野乡间,担负着为赵家湾村开展乡村规划、建筑景观设计、文创设计等任务。
来到赵家湾村的小学,支队队员们给孩子们做起兴趣老师。马菲璘拨弄着电吉他,为小朋友们讲解乐器的基础知识;高子涵带小朋友们合唱了歌曲,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让年轻的心灵共鸣,气氛达到高潮。
此时,文创组同学正在董氏琉璃非遗传承人董永兵家中,学习琉璃珠的制作工艺。琉璃珠仿佛还在眼前流光溢彩,组员又赶往另一位手艺人家中学习手鞠球的制作。跟着老手艺人一针一线地模仿学习,一个个图样花纹在组员们的手上现出雏形,而在他们的脑海中,文创设计的灵感也喷薄而出。
建筑组白天勘察青龙湾河,发现河畔已生异味,北渠先天较窄,流通性较差,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了种种问题,于是千方百计寻找解决办法;晚上,他们又通过航拍照片对赵家湾村村庄地块进行分析,不禁赞叹村庄丰饶的自然水系在北方村落中得天独厚。设计工作由此展开……
为使赵家湾的水系成为村庄独树一帜的景色,建筑组决定对中心广场的观湖景观、河渠的滨水景观以及水系桥梁进行意向规划和设计。在模型中,一个崭新的村庄图景映入眼帘:巨构撑起大屋顶概念,赋予了更大的空间自由性,漫游式布局营造了疏朗的空间体验,美轮美奂的房屋让古老的村落仿佛重获新生;以木包混凝土柱为支撑、贯木拱为梁的景观桥受到贯木拱古结构启发,对古结构的复兴和传承反映出景观美学的人文深度,同时又满足了赵家湾村的现代社会需求。
十多天的实践结束,队员们恋恋不舍地离开牛家牌镇,这当中既有在祖国大地挥洒青春的意犹未尽,也有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的依依惜别。这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让队员们更加了解祖国大地正在发生的变化,也更为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建设所承担的责任。队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带着对人生理想的重新认识,回到大学校园。
“能作为支队长带领队员们前往宝坻,参与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图中,为祖国伟大事业贡献专业视角与青年力量,是我的幸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三学生吕炟麟说,对专业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热爱,这些都将驱动着他再接再厉,在学业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青春更加精彩地书写在祖国的沃野上。(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见习记者 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