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贵州省遵义市南关街道长岗村的刘建均和周仕连家中多了6个孩子,一跃成为“十四口之家”,操持这个大家庭,让刘建均两口子变得更忙碌了。“我就在家里负责照顾孩子们,他就到村里当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刘建均的爱人周仕连说,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也值得,让孩子们在这里有一个温暖的家。
家里面为何突然多了6个孩子,事情还得从3天前说起。
“9月9日下午,接到学校通知,因为疫情孩子们要提前离校回家。”接到消息,刘建均夫妇马上赶到位于南宫山的遵义市第十二中学接孩子回家。
可是,因疫情防控需要,来自其他县市区的部分孩子暂时不能回家。看到这种情况,在去学校接孩子的路上,两口子商量后,就立即在班级家长群里发了一条条朴实而温暖的消息。
“没有人接的同学,有没有需要接到我家去?可以住两到三个。”“我家就在商贸城附近,有空房间。”“我们马上到学校了,还有没有帮忙接的同学?”家长群里的信息一发出,让班级群里无法为接孩子回家正犯难的家长倍感温暖,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
就这样,原计划接两到三个孩子回家的刘建均两口子,一共接了6个孩子回家,家里面顿时增加到14人。于是,刘建均和周仕连在这个特殊时期,当起了6个孩子的“临时家长”。
“多几个人,也就多几双筷子,我们都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刘建均乐呵呵地说,“其实,在班级群里,也有老师和其他家长提供这样的帮助,把孩子接到自己家,只是被我抢了先。”
在保障孩子们饮食起居的同时,刘建均和周仕连还要监督他们学习,带他们去做核酸检测。在夫妻两人的用心照料下,孩子们在这里生活、学习、看电视、上网课、聊天,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我们每天的饮食都换着花样来,早上吃粉、米皮或者饺子,下午就吃炒菜或者火锅。中秋节那天,我们一起吃了火锅,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节日。”周仕连说,“我们还不忘给孩子们录视频,让家长们放心。”
刘建均作为一名党员和志愿者,还要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抗原检测上门服务、核酸采集点的现场秩序维护和服务工作。就在记者电话采访的时候,他刚刚结束第二轮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工作。
“为了今天早上的核酸采集工作,我们七点钟就出门了,齐心协力做好充足准备,在市民群众的配合下,今天的采集工作很顺利。”刘建均说,为了确保核酸检测能够有序、高效进行,他们作为志愿者主要在采样现场维护秩序,帮扶老弱病残等,以提高核酸采集效率,让居民群众减少等待时间。
疫情正在慢慢消退,爱心仍在延续和升华。经历过这段特殊的经历,夫妻两人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刘建均、周仕连也和孩子们约定,待疫情退去,他们一个个家庭将约定相聚,实现“合家”团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秦波 特约通讯员 罗来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