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劳动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功能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实现以劳树德、培育健全人格,以劳增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劳强体、培育时代新人,以劳育美、促进学生境界升华的综合育人价值,必须推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协同发力。
一是充分发挥个人自觉力,促进劳动教育从外源向内生转变。劳动的价值之一在于能够让人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青年学生要通过劳动教育明确自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所担当的责任与使命。首先,青年学生要自主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通过理论学习有意识地激发自身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自内而外地理解和体会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时代性。其次,青年学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劳动教育养分,深刻体会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奇迹的丰富内涵,形成热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吃苦耐劳的美德,产生我想劳动、我爱劳动、我要通过劳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展现自身生命价值的热切愿望与内驱动力。再其次,青年学生要主动向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人物学习,研读他们的成长故事、感知他们的劳动情怀、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迸发自觉参与劳动的热情,由内而外成长为健康向上、充满朝气、拥有理想、不懈奋斗的时代新人。
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滋养力,促进劳动教育从离身向具身转变。家庭是青年学生养成良好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获得日常生活劳动技能的主阵地。首先,父母要为子女提供劳动机会,让子女切身参与劳动、投身劳动,独立完成适度的日常劳动,体验真实的劳动状态,在劳动中不断增长生活智慧,提高生存技能和本领,使劳动教育从“学习劳动”向“学会劳动”转变。其次,父母要躬身实践,做勤劳、朴实、平凡的劳动者,为子女提供劳动示范和榜样参照,以自身行动影响和教育子女学会生活、增强自理能力、爱惜劳动成果,引导青年学生领悟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最美丽的道理。再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教育和引导子女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价值观,通过劳动提高子女的审美能力、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旨趣,主动追求更有品位、更有高度、更加美好的人生境界。
三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力,促进劳动教育从守旧向创新转变。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学校立德树人功能,通过舆论宣传、主题讲座、课程设置、氛围营造等形成五育融合的综合育人环境。首先,要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通过开展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其次,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教育学生掌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再其次,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例如,以第二课堂建设为抓手,客观记录、审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实现劳动教育管理、科学评价的信息化;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的育人模式;开设“菜单式”志愿劳动项目,增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通过创新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着力使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身心并育。
四是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促进劳动教育从知行分离向知行合一转变。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可以使青年学生掌握更多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增加社会阅历、更好适应现代生产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增长智慧、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创造精神,促进青年学生全面、自由发展。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大劳动教育”氛围,提升各个群体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各级政府要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更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青年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实践机会。其次,要在全社会建立劳动教育体验与实践基地等,让青年学生能够在具体劳动中出出力、流流汗、动动脑,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养成越挫越勇的品格。再其次,要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比赛、劳动技能大赛和劳动创新创造能力大赛,通过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改善优化青年学生的身体机能、夯实健康体魄,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言以蔽之,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力齐发的协同育人过程,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将在四位一体的综合育人中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灵动有效。
(作者徐玲系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2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JKH20220788SK]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