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跳出课堂,将知识带到“窗外”

  跳出课堂,将知识带到“窗外”

  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曾扬明

  编者按:又到金秋开学季。不管是那些刚入校充满好奇的新面孔,还是升入高年级的老同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都是重要的“开学第一课”。面对新学年,校长们会传递怎样的价值信念?又有哪些“金句”,给社会以启迪?我们特别约请部分中小学校长,分享过去一学年的思考和感悟,开启新学年“开学第一课”。

  今年夏天,面对罕见的高温天气,我们使用相对普遍的降温设备几乎都是空调,但空调往往会给人们带来猝不及防的“空调病”,引发喉咙干涩、鼻塞流涕等症状。有同学充分利用电动风扇,再发明一个补水喷雾的装置,用来降温,这就是利用物理原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就是创造。

  在上世纪80年代,孩子们用双手创造自己的玩具:自制竹推车、独轮车、铁环、鸡毛毽子……因为爱玩,孩子们创造出了许多玩具。可见,玩也是一种创造。有一篇课文叫《玩出了名堂》,课文主人公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不少科学家都是通过平时的玩,在玩中思考、探索,去尝试解决问题,有了新的发现,甚至是新的发明。

  然而,现在儿童玩具满超市都是,只要肯花钱购买,就能轻松获得。没有自己参与创造的玩具,实际上也缺乏收获创造的土壤。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做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而是要跳出课堂、跳出学科,将知识带到“窗外”,去思索,去创造。

  创造不局限于发明,还包括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去表现,从而创造出自己兴趣领域的成果。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课堂中学过的知识去探索生活和大自然的奥秘。“双减”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但没减轻我们探索的任务,空出来的时间就交给我们去创造。

  学了语文,可以将课文转化成相声或课本剧;学了数学,可以探索不同情境中的数学原理,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世界;学了科学,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创造自己的科学小制作,解释其科学原理;学了信息技术,学会编程和电脑制图,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果……在创造中成长,就是将知识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作品也好,成果也罢,不管它有多稚嫩,里面都暗含着我们的智慧与勇气。

  面向未来,需要我们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有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有履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这就需要我们在创造中成长,不要等长大了再创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能思;解放双手,使他能干;解放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嘴,使他能谈;解放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时间,不逼迫他赶考,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这告诉我们,眼睛不只用来看书,还可以观察世界,双手不只是做作业,还可以通过劳动创造成果,空间不止于书房、教室,还可能是校外的田野山庄。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寻找创造成长的土壤。首先,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增长常识、引发思考、提出疑问,在阅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其次,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特别是针对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结合知识与经验不断探索,通过查阅资料,在前人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未必能够得到解决,但仅仅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很有意义。

  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空城计,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发光的经典故事。相信,有了创造性思维,我们一定有好的办法解决当下的问题、迎接未来的挑战。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