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代序,岁月峥嵘。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自2002年建院以来,秉承优秀文脉,立足平阳、扎根山西,二十载风雨兼程,在探索中成长、在改革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在创新中前行,从创办之初的500余名在校生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万余人,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3万余名,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处于全省独立学院第一方阵,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传播基地,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历史华章。先后获得山西省“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园林单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学院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多次被主流媒体报道。
党建引领
培根铸魂育英才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学院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育引导全院师生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学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政治引领铸党魂。学院党委以党建为统领,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创新网格化党建思政工作新路径,纵向设置“院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四层级管理链条,横向构建“院党委抓总体—党支部抓专业—党小组抓班级—党员抓宿舍”四级联动服务机制,将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各环节细化至网格责任区,将思政工作“神经末梢”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网格服务为牵引、理想信念夯基础、宿舍文化促养成、风险防范保安全、学风建设作保障”的特色思政教育模式。推动“党建+”特色党支部“一系一品牌”走深走实,打造“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新模式,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互驱联动,形成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工作格局。
思想引领砺初心。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山西地域特色,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努力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大思政”格局。择选出对师生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经典语录,精心创作72幅教室文化作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范本,创作出48幅书画作品,用中国成语讲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走廊文化;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相结合,创作系列剪纸作品,打造“红色文化”主题展室文化;以崇尚劳动、感恩教育为教育元素,打造“溯源感恩”主题餐厅文化,营造了“处处有故事”“处处有文化”“处处能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和氛围;以星级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宿舍文化功能,设立“学习型”“文艺型”“创新型”等宿舍文化类别,辅导员进驻公寓,学生党员“网格化”服务宿舍,心理咨询与人际关系指导到学生身边,使宿舍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院团委每年组织各系团总支开展“专业+”校园文化活动月,组织28个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月”;推行“一系一品牌”特色志愿服务,年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400余次;组织院级项目化实践团队、自主调研团队共30支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入选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千校千项”优秀团队案例、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获得“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
教学改革
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多年来,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推进“四个回归”,本着“立足需求、突出应用”的人才培养原则,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
学有所成,教学改革有成效。学院开展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鼓励教师根据专业、课程、学生特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辨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行以分类管理考核为突破口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逐步形成以“过程性评价”“分类教学”“导师工作室”等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实施学年论文制和毕业论文改革,大一开设相关经典阅读书目,公开报告经典阅读和内化思考成果;大二开设社会调查科学方法辅导课,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规范社会调查,公开报告调研成果;大三安排科学研究专题讲座,学生根据专业兴趣体验从选题到研究设计,再到完成一篇课程或科研论文的完整科研过程;大四通过毕业论文(设计)集中展现大学四年养成的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通过文理类毕业作品“课题化”、艺术类毕业作品“作品化”、师范类毕业作品“职业化”、非师范类毕业作品“专业化”,凸显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班级实行“小班化教学”,设立教师与学生“共同时间”,并将其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在线学习平台、微课、慕课建设,每个专业一至两门专业课程实行“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全方位支持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管理方面,学院坚持早读、晚自习、期中考试和课前五分钟进教室等制度,推行“教师挂牌上课”“无手机骚扰课堂”“听课月”等创新举措,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以致用,人才培养有特色。建院以来,学院逐步建构起比较完整的“实践+”人才培养体系链。“十三五”期间,进一步确立了“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学科建设明显加强,办学特色鲜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日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的加速转型目标。按照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要求,学院对一些专业进行了特色化和应用性改造,整合或淘汰市场需求弱、办学规模小的专业,通过优化整合进一步凸显优势专业,建设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的应用型专业,充分凸显各学科专业的应用技术特质。学院还重点打造以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应用电子技术学科群,以环境科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为支撑的环境科学研究和治理学科群,以广播电视编导、美术、书法、学前教育等专业为主体的平面设计专业学科群,以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办学优势为特色的师范专业群,对专业学科群给予经费、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学院积极培育和增设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兴专业或交叉专业,努力做到站位高远、顺时应势、提前谋划、超前布局,一些专业被评为山西省级特色和优势专业。学院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独立学院前10名。毕业生考研率、师范类专业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均位居前列。
学用相长,实践教学有亮点。学院以“校地联动、合创共赢”为宗旨,集中社会优势资源,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方位合作,大力拓展校外实践教学空间,在全国各地建立60余处教学实习基地,与山西省11个地市200余所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006年至今,先后派遣万余名师范生教育实习,为山西省各县市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学院将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纳入“实践+”人才培养体系链,按照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整合课外实践活动,划分为通识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三大模块。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各类专业课外实践、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考取的执业证书,均计入学业成绩。2018年以来,学生获得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奖项数百项,其中省级以上奖项55项。
内涵建设
励精图治谱新篇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20年的内涵发展,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涵盖九大学科门类的16个系34个专业及方向,治校方略更加明晰,社会影响逐年扩大。
做实“塔基”,师资建设稳步提升。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学院紧紧围绕建设成为省内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总体目标,以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核心任务,把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努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和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多层次队伍培养体系,造就一支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以学术名师、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学术骨干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和创新学术团队。2020年,学院首次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充分激发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生机活力。
做高“塔尖”,科研能力逐年攀升。学院坚持面向社会需要,突出自主创新,以项目申报为抓手,积极凝练科研特色,科研项目申报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各级科研项目立项291项,申请专利两项。近5年来,学院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明显成效,科研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全院教师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85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67篇;出版专著、编著、译著等12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70余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18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别8项、省级135项、院级202项。
做牢“塔身”,“双创”工作成效明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纳入应用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科学安排理论课程、实践训练与实训活动,聘请校外行业精英、企业经理人、执业资格师和校内优秀教师组建创业导师团队,采取“坐诊”服务,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指导服务。学院建设有2700平方米的省、市两级众创空间,常年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和创客训练营等活动,在2019年中国文化贸易发展论坛暨“一带一路”文化创意创业大赛中,代表学院参赛的“壹旅”项目荣获一等奖。2018年至今,学院学生获批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项目71项。2020年,学院建设的“山西省第二批优秀文化教育基地”在“中国剪纸之乡”浮山县正式挂牌。
做宽“塔颈”,开放办学势头良好。学院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宾州加利福尼亚大学、滑石大学、曼斯菲尔德大学、阿维拉大学,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商学院,韩国国立木浦大学、岭南大学,澳大利亚SAE创意传媒学院等国外多所大学签订友好交流意向书及项目合作协议。与其他国家大学的合作交流项目也在陆续开展。
转型发展
奋楫扬帆正当时
新时代、新机遇,新作为、新担当。为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学院在努力做好各项服务的同时,逐年改善办学条件,全力把转型发展引向深入。
筑牢“压舱石”,办学基础不断巩固。学院紧抓转设契机,于2021年9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实现办学条件的历史性跃迁。新校区占地面积1208亩,目前已投入使用约28万平方米,可满足8000余名师生需求。在景观规划上,新校区以“青春活力”为主线,以“百花烂漫”为主题,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出门有花、推窗见绿”,成为集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和智慧化于一体的大学。学院不断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围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实验、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教学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6至2021年,学院整合实验室资源,实验室总量由66个增加到173个。学院现有图书总量68.2396万册。
把准“风向标”,转设工作成效明显。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要求和山西省“三个调整优化”战略部署,学院拟转设为省属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新学院核定办学规模1.2万人。2022年,随着临汾市“双城建设”目标的推进,为学院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学院将贯彻落实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理工类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力争成为临汾、山西乃至全国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借智引智的“主阵地”。
斗转星移,风雨兼程。二十载励精图治、辛勤耕耘,学院以过硬的办学质量、良好的办学声誉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行的认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今,学院正满载无数美好记忆和梦想,踔厉奋发、笃定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陈琳 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