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促进社区低碳化建设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推进碳中和的起步期。低碳社区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中的新模式,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湖北大学是湖北省政府部门与国家教育部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近年来,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发扬“自强不息、克难奋进”的“习坎”精神,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服务中国城乡快速发展中人民对环境品质不断提高的需求,关注环境设计学科发展系统知识的建构,聚焦未来社区的低碳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开展低碳研究,以社区共享空间为载体,从低碳建设背景出发,结合我国低碳社区的现状和国外经验,提出低碳社区建设的途径。

  倡导“绿色建筑”理念发展社区低碳建筑

  首先,要倡导环保材料的运用。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师生通过调查研究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人类消耗的能源、排放的温室气体和产生的垃圾40%来自建筑物,建筑节能是涉及全社会能耗的大事。因此,发展社区低碳建筑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采用当前的低碳建筑技术,能源消耗可以比传统设计减少约80%。为减少建筑能耗,在低碳社区的设计建造中要融入“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建造或更新,在未来的社区规划过程中要坚持集约化建设理念,借鉴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居住区的社区构建方式优化社区结构,在不影响碳汇、绿化系统的容积量、社区文脉及其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培育碳汇系统,增加碳汇总量。其次,在社区建筑设计时合理选址。用最佳的朝向、间距等争取更多的日照,科学布局建筑物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同时,应改善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性能,以实现建筑节能。例如,可以采用贝丁顿社区的建筑能耗模式,采用三层窗户,所有房子都坐北朝南,最大限度地储存热量,同时采用一系列措施进行社区雨水收集再利用,尽可能做到社区水资源自循环。

  倡导绿色交通、绿色出行

  在国内,交通工具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社区中倡导低碳交通,宣传低碳出行方式极其重要。位于德国弗莱堡市郊的弗班社区,“共享车辆取代拥有,让生活更宽广”的这一交通理念非常值得借鉴。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在研究中发现,与低碳出行相关性最高的指标依次为生活服务设施可达性、轨道公交站点覆盖率、街道底商线密度、慢行通道密度和安全岛达标率,生活服务设施可达性及轨道公交站点覆盖率高,意味着居民出行距离缩短,街道底商线密度高意味着能丰富居民的出行体验,减少慢行时的枯燥感。在将来,慢行交通会是城市中最纯净的出行方式,也是城市活力的表现载体,更是城市居民感受城市精彩生活的依托,无论在机动交通如何发展的情况下,都不应削弱绿色交通、绿色出行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如何补齐社区生活圈低碳出行环境建设的短板,让居民在低碳的前提下依然能够保证出行的便捷度,从而彻底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倡导新能源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使能源供应更多地脱离了传统化石燃料。同时,小型热电联产、太阳能、风能装置具有分散式能源的特点,综合供暖、供电,更具能源效率,且无污染性。如国外的贝丁顿社区,就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生物能。首先整个小区的生活用电和热水的供应由一台130千瓦的高效燃木锅炉来提供,燃木来源于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其次,交通工具的能源需求由太阳能电力来满足;而弗莱堡很早就开始发展替代能源,截至2007年,弗莱堡的太阳光电板铺设面积已达1.1万平方米,同时运作时可生产7300千瓦电力。下一步,我国要大力鼓励社区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小型热电联产装置为社区供能,这不仅让社区更加绿色环保,同时也能够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让低碳社区摆脱传统能源的束缚。武汉市也制定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具体目标,如要“加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电力设备改造,增加稳定天然气源供应,构建清洁低碳型能源消费结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以上”。

  低碳社区建设要政府部门支持、民众参与

  低碳社区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文件给予必要的支持与指导,根据本地情况拟定本地区低碳社区建设方案,进行有效规划与管理,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保护与控制、能源的开发与治理等。另外,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在研究中发现,低碳社区的建设往往需要很大的经济支撑,依据我国国情来说,这个经济支撑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由政府部门出资支持低碳社区示范建设,并给予大幅度的政策支持,这种情况比较适合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初期。在低碳社区规划建设有好的表现之后,再由民间团体自发组织,这一情况比较适合我国低碳社区建设中后期。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出严格的低碳社区建设标准,对低碳社区的创建加以引导、督促、检查和验收,为低碳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支持。另外,社区的主体是人,居民是社区最基本的构成和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低碳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内居民的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应建立起多样性的公众参与渠道,为公众提供便捷途径以获取低碳社区相关信息,开通表达意见的服务通道,建立专门的低碳社区管理(创建)机构,承担开展社区低碳教育和宣传活动的责任,提高社区居民的低碳意识,鼓励公众理性、积极参与到低碳社区建设中,重视塑造社区居民的低碳理念与行为,让居民成为社区低碳发展的持久内在动力。

  低碳社区不同于普通社区,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各种理念、方法和技术,更不是一个时髦名词,它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形式,将推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下一步,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将结合自身情况,整合优势教学资源,以资源、环境和能源等相关专业为依托,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着眼于政府部门对建设低碳社区的需要,拓展教学平台,探索完善产教、科教、校企融合的育人新模式,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融会贯通,通过各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积极参与到低碳社区建设中去。

  (张安然 周李春)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