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弘扬中华传统中医文化,建设国家一流、特色鲜明的中药学本科专业,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依托企业办学优势,聚焦中药学专业内涵,坚守育人初心,强化特色亮点,形成以药为特色、以商为主干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中医药人才。2021年,学校中药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不动摇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由步长制药于1997年投资创办,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7年获批为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单位。秉承创始人赵步长教授“努力办好大学,为企业、行业和社会培育人才”的初心,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的基本目标。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式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
立足企业办学优势,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以中药学专业发展为重点,根据专业对应的产业岗位能力需求,吸收步长制药企业优质资源,共建专业链协同共存的产业链、创新链支撑平台,组建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相互嵌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双主体、多层次协作管理机制,搭建技能引领、课程铺垫、平台支撑、“双师”队伍保障的育人环境,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在学校的不懈努力下,中药学专业先后获批为“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基础实验、药物制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等多个省级育人平台,在培养道德高尚、专业扎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方面成效突出。
对标一流专业,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董事长赵超提出的“教学与培训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专业与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育人理念,学校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引入专业认证理念,全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创新了“三对接、四融合”的中药学专业育人模式。通过产业入校,专业群与产业链、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促使产学研创相互融通,实现双向嵌入融合协同育人的目的。
二是形成了“校企协同、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梳理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和“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前沿交叉和能力扩展课程,结合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校企协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构建了“技能引领、平台支撑”的实践育人环境。按照“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创训练”的培养过程,校企共建共享“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核心实验室—开放创新实验室”三层次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平台—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结合的实习实训平台和“名师带领—骨干指导—项目支撑—制度推动”的科创训练平台,打造三模块、全方位的实践育人平台。
四是组建了“校企融合、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通过内外整合、相互嵌入,选聘企业专家和“双师型”教师,组建一支“校内高职称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企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是完善了“双主体、多层次”的协作育人保障机制。校企协同构建了由管理机构、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组成的双主体、多层次协作管理机制。选聘企业高管兼任医药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企业骨干编入教研团队和课程组,将学校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糅合重构,实现团队融合。建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四级运行机制,贯通“学院—专业—团队—课程”管理全过程。建立项目运作管理、技能大赛训练、职业培训证书考取、学分互换等保障制度,最终形成产教融合的常态化育人保障机制。
六是建立了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反馈和改进机制。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课程建设、试卷、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严格执行五位一体的教学监控体系。定期开展专项评估和主要教学环节评价,开展校外专家评估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强化反馈和整改,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
坚持立德树人,把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校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健全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科学构建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充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一是完善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学校印发了《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将思政育人成效作为干部晋升和职级聘任的重要指标。将立德树人成效与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考评结果相结合,建立党政协同育人联动机制,将思政育人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中药产业振兴与“三全育人”有机融合,涵养学生扎根服务乡村振兴的情怀,持续孵化乡村振兴精品项目。积极参与国家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连续3年秦药团队的“武功县适宜中药材种植调研及栽培指导”等扶贫项目走进农户30余次,累计培训农户1000余人,充分体现了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药人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
二是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中药学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构建“德术并修,以文化人”的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育人要求,分别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优化课程设置,建设“校—院(部)—教研室”三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积极挖掘思政元素,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步长文化校本资源、陕西地区红色资源、中医药文化资源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构建中药学专业思政育人的内容体系;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遴选计划,定期遴选优质示范课和思政教学团队,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
中药学专业思政铸魂体系完备,课程育人成效显著,依托企业办学优势,整理步长制药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和步长青年志愿队典型事迹成果并广泛宣传,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结合步长制药生产实践,将思政育人融入识药、评药、制药、用药、创药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获批高等教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一个,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3项。
引育汇聚名师,打造高水平应用型教师队伍
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以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实施“双百万工程”,即学校每年投入数百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和科研工作奖励专项工程,旨在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内生动力,为教师水平提升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师资采用引培并举思路,选聘院士、高水平教授、行业专家为学科、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负责人;引进博士提高师资学历层次;建立名师工作室,实施青年教师传帮带培养;引企业高工进课堂,送校内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双师型”师资数量与水平;制定政策鼓励青年教师访学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二是重视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构建“学院—教研室—课程组”层级组织形式,制定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教研室或课程组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在校风建设、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一流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课程组定期组织进行教研活动,落实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重视培育优秀教学团队。
三是依托企业优质资源组建“校企融合、优势互补”的应用型教师队伍。依托企业办学优势,以校内中药研究院为载体,入驻企业研发人员,通过内外整合、相互嵌入,选聘企业专家和“双师型”教师,组建一支“校内高职称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企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校内专业教师负责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实验教学,企业教师负责综合设计实验和科创训练。通过协作完成企业研发项目,不断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职称层次和能力层级。
目前,中药学专业形成了以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师资队伍。近3年新增“双师型”教师5人;专业教师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7项,承担横向课题12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及创业大赛奖项7项。获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个。
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药人才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药优秀人才是学院的核心任务,围绕这一目标,步长制药在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基础建设和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走校企协同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依托企业的资源优势及用人需求,联合培养人才;二是共同制定了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步长中成药》等一批校本特色教材,共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担任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专业竞赛等双指导,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三是校企双兼职、互聘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四是共同承担企业研发项目,共建科研平台,联合举办中药发展论坛;五是共同孵化第三方检测公司,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近年来,校企协同已先后打造了“陕西省中药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创新制药技术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共享平台”等12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获批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10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两门;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8部;《步长中成药》获批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有力促进一流人才的培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药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这一新形势下,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系列文件要求,紧密结合“双一流”和新医科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专业内涵,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为引领,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