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的氛围轻松愉悦,没有过多的负担,大家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在学期末课程总结时,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卓山奇对“高级英语”课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教研室主任刘桂芳将分课堂模式引入“高级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有效发生。
“对分”课堂分为教师讲授、内化吸收、分组讨论和师生对话四个环节。“与传统课堂相比,‘对分’课堂强调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教授知识;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刘桂芳表示,“对分”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刘桂芳发现,在“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材难度大、学生理解困难、缺乏深度学习等问题。刘桂芳举例说,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上,重视呈现知识内容,对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方法、思想、思维和知识旨趣不够重视。同时,段落大意和逻辑的知识表征体系多元,具有抽象化、隐性化的特点。这推动她努力探索、应用新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生态。
2019年秋季学期,刘桂芳讲授的“高级英语”课程由小班教学转变为大班授课,她原本熟悉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刘桂芳决定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的重要亮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刘桂芳强调,通过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等,“对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使师生共同成为活力课堂的创造者。对分讨论,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如何得到答案。她还提到,“对分”课堂的创新之处在于设置了独学内化的环节,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为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聚焦内容,刘桂芳在“凝扩对分法”基础上,提出了“DSML凝缩法”,即“删除—简化—归并—连缀”。在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建议下,DSML优化为“删除—简化—归并—整合”四个步骤,简称为DESCA。“DESCA的本质是抽取文本结构,强化英语阅读的分析式思维模式。通过四个步骤,学生能减轻学习负担,有效提炼段落大意。”刘桂芳表示。
随后,刘桂芳在韶关学院等学校,实践“对分”课堂和DESCA流程,因步骤清晰,规则简明,学生容易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分’课堂深深地吸引了我,推动我去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在小组讨论交流时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黄沁表示,自己将来要做一名“对分教师”,深入研究相关理念,并投入“对分”课堂的实践中。
作为“对分”课堂的受益者,刘桂芳在韶关市南雄市实验中学挂职期间,积极分享“对分”课堂的理念,并开展相关实践。刘桂芳设计了基于“对分”课堂的“师范生集体备课”模式,带领师范实习生在备课过程中,体验“对分”课堂,有效营造了实习生互帮互助的研讨氛围。
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谢健怡在南雄市实验中学,担任一名语文实习教师,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用“对分”课堂。从课前告知学生“对分”课堂的环节,到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再到选取课堂的某一环节运用“对分”课堂模式,布置适切性问题,师生逐步适应“对分”课堂。谢健怡回忆,当她运用“对分”课堂讲授《背影》时,课堂讨论的氛围十分热烈,学生思考并讨论出的结果,比自己预想中的更为详细准确。她说:“学生们比我想象中更富有创造力,这也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对分’课堂的魅力。”
刘桂芳表示,“对分”课堂推动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工作“减负增效”的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倒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此外,“对分”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通讯员 曾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