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基础教育在幼升小、小升初、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因为学段更替产生了普遍性的衔接问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特别强调了加强学段衔接。各学段衔接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提高学段衔接的针对性、深入性、系统性、实效性?本刊特别邀请了幼儿园小学一体化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介绍三个阶段学段衔接的经验。
近年来,学段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同学段存在着目标、要求、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衔接的不畅。而在学段递升中,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管理策略等的变化,导致了有些学生不适应,实践中又缺少科学规范的衔接机制和系统有效的衔接策略。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义务教育阶段学制创新的产物。通过系统的探索和实践,构建起科学的衔接体系并实践优化,既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学段衔接的切实之需。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青岛启元学校的“小初衔接”遵循育人规律、关注全面成长、抓实课程衔接、保障师资供给,既保障基础教育学段学生的知行发展与素养培育,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释放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制优势,高效实现学段课程的统整和学科课程的衔接,促进了实现学生作为“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成长成才。
“全程”与“全面”,科学确定“小初衔接”的育人理念。理念是变革的先导,学校将“小初衔接”的育人理念确定为全程的质量观和全面的发展观。一是全程的质量观。学校树立起了9年全程的质量视野,自入学起,就确定九年级为质量出口年级,一至九年级全程瞄准质量出口要求,充分尊重并顺应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各年级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科素养的培育,将质量提升的连续性和育人成长的衔接性贯穿9年,实现了相邻年级的紧密衔接和育人质量的螺旋上升,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进程中,节省了六年级升七年级“手拉手”的衔接时间。二是全面的发展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具有可塑性和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发展需求、发展潜质、发展契机,甚至未来的发展成效均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作为基础教育学段的学校,不仅要看得见“森林”,更要看得见每棵“树木”。学校在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一体化实践中,动态观察每个学生,理性认识每个学生,尽最大可能给予每个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向其提供“最近发展区”的适性帮助,推动每个学生的发展进程,而非在“小初衔接”中用力过猛。
变革学校组织结构,支撑“小初衔接”缓坡递升。指向“教育教学一线”的组织结构建设是学校推进“小初衔接”的核心。学校建立起了“一体两翼”的扁平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一体”指组织结构根据“服务教学一线”这一根本定位建立起主体结构,即“学校—级部—班级”;“两翼”指在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两大矩阵式支持系统,分别是行政支持系统和研究支持系统。9个级部分设级部管理团队,对应岗位目标,逐渐承担起人员选聘、课程安排、质量提升、捆绑评价等岗位职责。平行对应又螺旋上升的级部管理,改变了小学和初中相对隔离的管理模式,降低了衔接运转中的管理成本,压缩了管理层级。
优化教材使用,突出学段课程统整与学科课程衔接。学校在国家和地方教材的校本使用中,突出了学段课程的统整和学科课程的衔接。一是化解“学段为中心”的思想,将小学、初中不同学段的学科内教材有效衔接,寻找学校育人目标、学生成长目标与国家和地方教材的结合点,建立知识体系和能力指标之间的贯通培育;二是打破“学科为中心”的思想,以课程统整的思维打破学科界限,根据课程标准引进新内容,根据素养要素聚合新资源,根据学习需求联动多学科;三是以学习方式变革为中心,倡导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尤其关注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只有与学生适用的学习方式相匹配,才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四是倡导以人为本,鼓励教师开发各学科、各学段的师本教材,鼓励学生建设特色与专长的生本课程,使区域、学校、师生形成互补、互动的多元教材库。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准确定位“小初衔接”的靶向目标。在学业质量标准上,学校参照学科课程标准和国内外经验,把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发与各学科、各学段的核心素养体系紧密结合,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和表现,并进一步丰富质量评估的内容和手段。在此基础上,确定考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双向细目表,编制学科能力素养结构图,并通过问卷、访谈、现场观察、活动过程记录评价、成果展示评价、档案袋评价、行为表现评估、学业成就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用事实和数据反映学生学业质量与成长标准,使得“小初衔接”的靶向目标清晰可循。
教师贯通使用,为“小初衔接”提供保障。为了打破小学、初中学部在同一校园却不相认、不相熟的壁垒,改变小学、初中教师在教学理念、班级管理、学段适应、学科研究上的固化,学校建立了教师贯通“周转池”制度,采取“人编松绑”的方式,驱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使用效益最大化。学校研制了教师培训指南和专业发展指南,保障学生在9年的校园生活中遵循的学业发展要求、班级管理标准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清晰性。基于学生成长模型,学校还研制了相应的教师通用能力和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的转化效率。
学段衔接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好“小初衔接”工作是教育者的使命担当。一线教育工作者虽身处不同学段,仍要坚定不移地依据教育理论在实践层面做“减陡度,缓坡度”的探索,充分落实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意志。
(作者周韫轶系山东省青岛启元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