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富有深意的成人礼
余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9级本科生)
新闻回放
今年全国有1193万考生报名高考,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有媒体发布了一个关于“高考故事”的问卷,两百多名考生的故事,无论悲喜,最后都指向了高考结束后更加漫长而广阔的生活。
主持人语
高考是青春道路上的一座驿站,承载了无数学子的拼搏与梦想、奋斗与未来。但如果我们把比例尺缩小一点,在更加宏观的人生视野下,该如何看待高考的意义呢?当关于高考的点滴颗粒归仓,又该以怎样的态度与心情重整行装再出发呢?这些问题关乎当下的选择,也关乎未来的指南。本期的三名大学生,他们的高考记忆依然比较鲜活而生动,也在经历大学生活洗礼后,收获了更加豁达的心境与成熟的态度,这种识见本身便是成长的意义。
高考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见证历史,当然,是个体层面的历史。它是一个坐标,也是一种尺度。高考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都会看一下高考题和报考人数,与自己高考那年相比,题目是不是更灵活了,考生是不是更多了。借此机会,用稍微宏观一点的眼光审视现在的我比那个身处考场的自己进步了多少,有没有成为当初自己想成为的人。
考场上和高考后的那段日子,交织着一个个瞬间:选A还是选B,要不要复读,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上大学后,时间是一个个长短不一的节点。放眼望去,每一个节点之外都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我的那些高中同学,有人如愿进入理想的学校、理想的专业,就像高中时规划的那样;有人高分低报,和梦想专业擦肩而过,后来却逐渐爱上不期而遇的研究方向;也有人发挥失常,现在备战考研,向那座梦中学府发起二次冲刺。回望过去,我们或许仍然无法定位那些足以改变一生的瞬间,更不知道另一条人生路上的自己会不会过得更好、更顺利。唯一确定的是,正是那些瞬间的选择,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把这样一场足以影响一生的大考作为踏上社会的起点,即是最好的成人礼。正是因为经历了那些三年磨一剑的辛酸与挣扎,经历了那些苦尽甘来的喜极而泣、水中捞月的灰心失望,还有查分数、填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时的紧张、焦虑、不安、迷茫以及尘埃落定时的平静淡然,才塑造、沉淀出了如今的我们。
现在身处大三的我,已经在实习中初尝职场滋味。相比起高中时期,我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那时写在日记中的所悟所得,放到今天依然适用。如果陷入迷茫,就向高考那个坐标回望。很多时候,初心就藏在你念念不忘的细节中,或许是父母师长在考场外等待的身影,或许是课桌上贴了三年的追梦宣言,又或许只是和朋友的一次拍手约定……
愿我们历尽千帆,都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