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劳动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从儿童大脑发育的角度来说,劳动尤其是家务劳动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必需的教育手段。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劳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人的身体凡是会动的地方,包括舌头、下巴、嘴唇、手、脚、胳膊、腿等都在大脑运动皮质区有相应的连接和显现。

  科学家为了测试脑神经的生长,曾经用小猴子做实验证实,五根手指的运动都在大脑中分别有相对应的指挥区域。如果其中一根手指缺失了长期不用,指挥这根手指的脑区就会被其他手指的主管区域所瓜分直至消失。这个实验也再次验证了:大脑神经需要更多的外部刺激才得以生长。换而言之,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得不到自己动手的机会,总是被大人包办代替,这个孩子大脑运动皮层的相应区域就得不到应有的刺激,他的大脑发育就会受到不良影响。

  反思这个实验的结论,我们不难看到在生活中让孩子自理和劳动的重要性。在我脑海中涌现出两个不同画面的强烈对比。一个画面是:一个小朋友像个小木偶一样坐在餐椅上,伸着小脖子等着妈妈或奶奶喂饭(据不完全统计隔代喂饭的比例更大)。我们试想一下,那些经常被喂饭、被穿衣、被系鞋带的孩子,他们大脑运动皮层的相应区域是被激活还是被闲置呢?闲置一天还好,如果闲置多日,这些相应区域的大脑神经元就会因得不到外界被使用信号的反馈,而无法生长出新的突触,不会和其他相邻的神经元发生连接。同时大脑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总是被闲置的孤立的细胞因得不到充足的养料和氧气,就会被修剪掉。这也是典型的用进废退原理的写照。

  另一个画面是某年春节一个家庭厨房里的场景:9岁的哥哥右手拿着菜刀,左手轻松地把火腿肠按在案板上,极度认真地一下一下切着。一会儿均匀细致的小方形火腿肠就整整齐齐到盘子里聚会了。随后,一小撮鲜艳的胡萝卜丁和细碎的葱花等辅料也装盘。妹妹则蹲在地上,左手扶着一个大碗,右手伸到碗里一顿乱抓,偶尔还伸到嘴边想舔一下。细看才知道,妹妹是在用她的小手完成将鸡蛋液和剩米饭的充分搅拌。不到半个小时,等在桌边的爸爸妈妈就享受到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扬州炒饭。如果用脑扫描成像技术回顾一下厨房中两个小身影静静劳动时大脑皮层的运动,他们当时被激活的神经有哪些呢?至少有双手、手臂、眼睛和口腔吧。相比坐在那里等待喂饭的孩子而言,您觉得哪种生活场景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他的小脑瓜变得聪明呢?

  人的大脑细胞在儿童早期会过度生长,被称作“开花”,后来在青少年时期将发生大规模的“修剪”。那些和其他神经元只产生微弱联系或者没有任何联系的神经元将会死去,某些区域会因此损失85%的神经元。所以在儿童早期就多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而家庭无疑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也是进行劳动教育最好的场所。家庭环境中,随处都可以变成生动活泼的劳动课堂:洗一双筷子、摆一下拖鞋、随手擦干净洗手池、择择菜切切肉都是多么好的精细化运动的实践啊!如果勤快的父母把这些小活计全都承包了,其实是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大脑的机会。俗话说“勤快妈妈养懒孩子”,从脑神经发育的角度分析,这句话很有道理。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者曾对153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从小爱做家务的孩子未来有显著更高的就业率以及显著更低的犯罪率、离婚率,甚至患心脏病的概率也更低。由此可见,小时候是否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关乎对人一生的影响。

  如何用好家庭这样一个大课堂,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是值得家长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家长们一定要从科学育儿的角度提高认识,充分认知孩子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和劳动对孩子大脑发展的重要性,多在生活中创造让孩子自己动手的环境和机会,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李浩英系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