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大多数教师认可并广泛实践。学习的起点由听教师先讲到学生先独立研读学案,这个颠覆性的变化,是教学的重大进步。
但笔者在听课时发现,许多教师以为“后教”就是“后讲”,把“先学后教”异化为“先学后讲”。笔者还发现,因为学生先学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因而教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讲”的时候或蜻蜓点水,轻描淡写,造成夹生饭;或按部就班,娓娓道来,挤占了学生巩固训练的时间,最后只能草草收尾。这样的课堂教学讲与练脱节,导致教学质量不升反降。因此,必须从理论上对“后教”就是“后讲”的错误观点予以澄清,在实践上对错误做法予以纠正。
为什么应推行“先学后教”教学改革?
我们肯定先学后教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依据是什么?我们只有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和价值判断,思路才会清晰,才能行稳致远。
首先是学生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观。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潜能无限。苏格拉底也形象地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这说明,学生是种子,有学习的基因;学生不是“瓶子”,不是等待被充满、被灌输的容器。学习既是儿童的本能,也是儿童的需要。由此可见,教育过程的主人是学生自己,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教师的“教”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基于这样的学生观,变教师讲为学生学,变教师先讲为让学生先学,这是摆脱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的重要一跳。
其次是学习观的问题。《学习的本质》一书强调:“学习是一种意义炼制活动,这种意义炼制是一个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耗费巨大的过程。”这说明,作为人类的一种复杂劳动,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线性传递,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过程犹如“西天取经”,易迷路,易摔跤,会走很多弯路,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必须注重实践,另一方面,对新知识的认识必须经历几个循环、几个往复,才会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按照这样的逻辑,学生先学,遇到困难、产生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是学,包括小组讨论、全班展讲,就一定会不可避免地有疑惑产生,有错误发生。
再其次,是错误观的问题。这是上个问题的延伸。我们应该树立新错误观,应允许学生出错。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从这个意义上说,疑惑、错误不是包袱,而是契机,不是垃圾,而是资源。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冷嘲热讽,而应宽容、善待并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谁来纠正?学习是互动的结果,互动的主体是学生,是在不同意见的学生之间产生的。互动的方式为相互补充,相互对质、论辩,互动的结果是对元认知的调整、改变、完善,亦即纠正。错误、疑惑在学生身上发生,自然应该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来解决。
怎样做好“四步走”的学程设计?
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只有经过合理的路径选择与恰当的过程环节才能真正落地,这就要求进行科学的学程设计。学程就是学的方向、路线与程序。学程设计不是设计怎样讲这个知识,而是设计怎样帮学生学这个知识,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探索的流程。
目前学校先学后教的学程设计,多是把教学分为“独学—组学—展学—检学”四步学程,独学、组学、展学和检学是这条主线上不可或缺的四个关键“驿站”。四步中的每一步都是在学,每一步要求学生把会的做出来,把疑惑的标出来。做出来是学,标出来也是学。
学生在每一步的“学”的过程中,都会发现或存在一些困惑、问题,依次推移到下一步的“学”去解决。
独学,就是学生依托学案独立学习。学生在独学中发现的问题由谁来解决,是教师还是学生?四步学程显示,独学仅仅是学程的第一步,还有第二步的组学,第三步的展学以及第四步的检学。显然,此时教师不应该“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台来讲,而应“忍一忍”,抑制“讲”的冲动,耐心地引导学生进入到组学环节。
组学,就是小组合作学习。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组作为学习共同体,已经是一种新的建制,成为最基本的学习组织。小组合作不是简单地围在一起,合作要基于学生自己的问题。有问题才有话题,没有问题的合作往往是形式主义的假合作。在独学环节中“标出来”的困惑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是真问题。此时,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处于愤悱的胶着状态,急需破解,建立新的平衡。小组内学生“互相教”“互相听”,在倾听、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一定会破解独学时遇到的部分难题。
与独学一样,小组合作尽管收获很大,但同样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依然会存在疑问和困惑,并且往往是易混淆、难分辨的关键点或是原理性的、本质属性的重点难点,是需要集中火力攻克的“最坚固的堡垒”。这时候就需要发动全班这个最大的群体进一步“群起而攻之”,学程就过渡到展学环节。
展学,就是在展示中学习。这是学程的高潮阶段,占用时间最长,参与学生最多,涉猎知识最广,探究程度最深。
展示的本质是学,不是表演,不是为展示而展示。“为教而学”,这个重要的学习机理告诉我们,如果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理由,那就是让他做好“教给别人、教会别人”的准备,为了“教”别人,自己要主动地、积极地率先去学,并力争学好。“教别人就是展示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强烈的欲望,满足这种心理需要,是唤醒学生的重要艺术,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兵教兵”。
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学环节对学生的要求有两个:一是既要展示正确,又要展示错误,特别要展示错误。疑惑提出来,观点亮出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家在碰撞中相互启发,在辩论中渐入本质。二是既要展示结论,又要展示过程,特别要展示过程。过程比结论更重要。过程正确,结论才会正确,纠正过程,才会纠正结论。展示结论只能是接受,展示过程才是构建。展示了过程,也就展示了方法、展示了思路。
展学环节对教师的要求有三个,一是要静待花开。往后站,缓说破,以不知者自居。不抢镜头,不争风头,把机会和可能留给学生。不因为单纯追求正确、追求标准答案而一味求快,静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二是要面向全体,尤其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要给他们觉悟的时间,给他们耐心的等待,给他们友好的提醒,给他们真诚的掌声,让他们有存在感、安全感和成就感,享有快乐,取得进步,建立信心。要防止学优生“霸占”讲台。三是适时点拨。“不越位”很重要,“不失位”同样重要,主导教学的永远是教师。教师虽不可以当“演员”,但也绝不可只做“观众”,而是要做“总导演”。教师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或是勾勒结构图建立表象,或是编成顺口溜方便记忆,或是提纲挈领地归纳,或是画龙点睛地精讲。
展示集自主、合作、探究于一体,或点评、或质疑、或纠错,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正确与错误之间、正确与正确之间的对话,是才智的展现,是思想的碰撞,是情感的迸射,是灵魂深处学习和发展的高峰体验。
检学,目的在于巩固训练,形成技能。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忽视。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听和看等输入性活动为感觉区记忆,说和写等输出性活动为运动区记忆。由于输出性学习活动能够获得“反馈”,具有二次学习机会,会使记忆更深、思路更广、能力更强,所以,要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说和写,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巩固“学”的成果,夯实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为什么有些学生眼高手低?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听懂但做不对?主要问题是课堂上“输入多输出少”,也就是学生的说和写偏少,练得不够,习得不够,或者干脆没有专门进行训练强化。
检学就是输出,目的是通过设计精准的、有质有量的练习作业和测试题,巩固检测学习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当堂检测、当堂反馈,达到堂堂清、日日清。检学环节应该遵循“以题带点”的原则,凡是学习目标的“点”都应有匹配的题目,凡是重点难点易混点都应有匹配的题目,凡是独学、组学中错误多的点也应有匹配的题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检学的内容有的是课前预设,有的是随机生成,有的需要反复强化,有的需要适当综合,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可以想象,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的疑惑基本能够破解,学习目标基本能够达成。这样“学”得的知识,来自学生的实践,带着学生的“体温”,伴有学生的情感,定会变成学生的血肉。
(作者肖俊泉系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副局长)